第一章 中国人的迷惘 (2)(12 / 24)
得靠打工活着。
总而言之,“劳苦大众”之于阿Q,虽符合得不太完美,但大体上还是符合的。
那么,阿Q在乡村的地位当然也应来次彻底的翻身。
不消说,土谷祠分给了他,于是他有了合法居处。对于“劳苦大众”,革命只负责翻没翻身的问题,一般不解决有没有女人的问题。
但正像阿Q骨子里有奴性一样,他骨子里也有对女人的强烈需求。鲁迅笔下的他,对女人的强烈需求,也可以说是欲求,每呈现为一种痛苦折磨。
那么,既然翻身了,没人敢再公开地蔑视他了,革命不便代之解决的问题,他自己势必是要自行解决的——当然指的不是自慰。
在小尼姑、吴妈、赵司晨的妹子、邹大嫂的女儿之间,他总之是要拥有一个的。从鲁迅笔下看,阿Q在这方面并不忒胆小,还算敢想敢做。比如对吴妈,对小尼姑。我们有根据推断,“翻身了”的阿Q,后来做了丈夫的可能性极大。也许他“拥有”的女人既不是小尼姑也不是吴妈,而是别庄的一个什么女人。是的,对阿Q而言,结婚只不过是“拥有”的广告,妻子只不过是男人之拥有物。他是不太会与任何女人行苟且之事的。不仅因为胆小,还因为“传统道德”的约束。和奴性一样,“传统道德”也是存在于他骨子里的东西。那是外因长期暗示的结果。
在农会时期,阿Q会是积极分子。分田地,分大户财产、控诉赵老太爷、游假洋鬼子的街——这些都是阿Q特高兴参与的,能使他获得真“翻身了”的感觉。何况,他骨子里有爱跟着起哄、亢奋于刺激之事的遗传。
互助组期间,阿Q大约就很耍奸。经常装出病歪歪的样子,可怜兮兮地央求别人互助他,在分到他名下的那一小块地里种或收。而互助别人嘛,他往往不见踪影了。即使被动员去了,也肯定拈轻怕重,作演假出力之秀。阿Q并非名副其实的农民,他对土地没农民那种感情,劳动也从来不能带给他任何愉快。在自己的土地上也不能。
公社化后,阿Q肯定由农会时期的积极分子变成了消极分子。虽然他对土地毫无感情,但已经分到了自己名下再“公”到一起去,阿Q是一百个不情愿的。
他在心里会这么骂:“妈妈的,早知如此,老子农会那会儿才不积极!……”
但阿Q很愿意搞“阶级斗争”。尽管从阶级成分上分,他只不过属于“流氓无产阶级”而已,却一向声称自己是苦大愁深的贫下中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