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只欠东风(2 / 6)
0块钱。
这位朋友其实说了大实话。音频领域向来有种说法,“一分钱一分货,一角钱两分货,一块钱三分货”,意思是说,过了那条基本线之后,产品每好一分你都要付出原来十倍的代价。
一万块钱一条的K3003,可能也就比600块的拜亚动力MMX102好那么一点而已,价格却有超过十倍的差距。
感觉只要是个正常人都去买拜亚动力了,K3003的性价比简直低到不能再低。可事实是K3003一直卖的很好,甚至一度供不应求。因为就是“好那么一点点”却只有它能做到,大把的人愿意为了这么一点点付出高昂的代价。
不仅是耳塞如此,大部分产品做到顶尖几乎都存在“一分钱一分货,一角钱两分货,一块钱三分货”的现象。对那些定位于尖端的厂家来说,只要把产品做好一分,便意味着十倍的收益。其实,做人也差不多。
二, 20%思维和及格线思维。
一位朋友曾经问我,说感觉身边有些人能力似乎和自己差不多,但收入却是自己但十倍,除掉运气的因素,这是为什么呢?
到底是什么,导致有些人月薪是3000,而有些则是30000?
我说你是一个典型的具有“及格线思维”的人,但那些月薪3万的人拥有的是“20%思维”,这就是你们的本质差别。至于能力上的差别可能你的看法大致是没错的,顶多他就比你强那么一点而已。
我自己总结了一条个人发展的定律:80%的人其实失败在最后的20%
什么意思呢,就是做事总是完成就好、达标就好,却从来不去想“怎样做的比其他人多那么一点点,好那么一点点”,也就是从来不费神去思考完成之外20%的事情。就是这20%的差距在时间维度上日积月累,导致了人与人之间的巨大差距。我自己就是20%思维的受益者。
几年前从国企跳槽出来,我以外行人的身份进入金融行业做销售,其他同事大多都是科班出身,而且拥有几年工作经验。可是仅仅7个月以后,我便成为了公司的销售冠军。
上班第一天,领导便让我去一家银行网点讲课。为此我不眠不休准备了三天,连演示用的PPT也用尽洪荒之力改了又改,内容要好,视觉效果也一定要有逼格。
实际培训的效果只能说差强人意,和其他同事可能差不多甚至还有所不如,但培训结束后银行的人找领导把我做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