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黄雀在后(6 / 7)
穿越主观表述,遭遇的是我们认知极限。最高维度的认知是智慧,但我们居于智慧之下,有人偏执,有人倔犟,有人思维固化,有人相信某些很奇怪的东西。这时候就需要如对待别人那样,对待自己,先打掉自己的情绪,扫灭立场,去掉偏执与偏见,就这样一步步的,接近于事物本身。
这些过程,实际是我们每日奉行的,诸如,孩子是你的,却不是你老公的,这事怪不到护士。诸如你的企业不是500强,构不成学生是不是应该考研的理由。诸如妻子浏览购物网站后情绪不太好,当丈夫的铁定没二话,买买买。诸多生活细节,都贯穿着我们固有的思维方式。
这其实就是穿越情绪,步向本质的四个步骤:去掉主观,去掉绝对,去掉你的固执,去掉自以为是,剩下来的,就是事物本质了。
认清事物本质的人,活得轻松爽洁,低调快乐。
抓不住本质的人,人生跌宕起伏,忽起忽落,当事人绝对不会因此而开心。
这些人,在家里激烈争吵,在路上匆忙狂奔,在公司谨小慎微,在无人处无声垂泪。每个人都有最艰难的时刻,这恰是迷失自我,失去对事物本质把握的时刻。
让我们的心,变得辽阔而勇敢,突破表象的羁拌,直达事物的本质,这做起来并不难,难的是我们久已习惯于催促别人改变,而忘记了,我们只能对自己负责,最应该获得认知提升与快乐的,是我们自己。
那就回到自己吧,先试着观察自己的情绪,再来观察已经固化的主观,然后一步步的抽丝剥茧,扒开绝对与固执,扒开自以为是,最终见到的,是我们那颗完美的、始终呈现着希望、未来与快乐的初心。
莫忘初心,方得始终。只有回到自己的心,从智慧的全维视角,再来看这个世界,就会看到大千纷纷,会看到万古千秋,始终为情绪所笼罩的人心之痛。我们来到这个世界,原本是为了认清世界,认识自己,但迷失途中带来困惑,让我们沉陷于欲念之海。就从现在开始,走出痛,走出伤,走出怨,走出忧,那与日月光华般的智慧同在的,才是真正的我们自己。
关大志有些微微皱眉,坦言说道:“夏总,您的这篇培训资料哲理性很强,分三个方面进行指导,只是深奥了一些,部分理科出身的管理人员恐怕会看不透的。”
夏雨毫不在意的呵呵一笑:“关副总,你是不是忽略了一个人呢?你们部门的那个小白助理可是这方面解说的大师级人物,要适当的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