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黄雀在后(5 / 7)
如辩论赛,对手为了赢你,总会故意带你跑偏。你说人生,他说考研。你说考研,他说世界500强。你说世界500强,他说你不是世界500强即使你是世界500强,他还可以说你长得丑,你顺着他的话题走,总会被他找到你的一个缺点,对你发起攻击,然后宣布他赢了。
有些朋友,不喜欢把话厘析这么明白。他们叹息说:人艰不拆,希望大家就这么稀哩糊涂也蛮好。然而,糊涂的人、不能看到事物本质的人,即使是在日常生活中,也是痛苦不堪的。
多数人,并不是理性的生活着。如风中的浮萍,忽上忽下,忽高忽低。所谓理性,就是要认识到人性的天然状态,透过现象,直抵本质。成为一个简单的人,明快的人,能够尽到自己人生责任的人。
如果一个学生,看不到事物本质,就会专注于考个高分,拿来炫耀。工作时既做不了实际工作,也不知如何与人相处。这时候就会抱怨读书无用,叹息知识无法改变命运如果他一味文过饰非,东拉西拉,就会落入恶性循环,成为社会问题。
如果一个成年人,看不透事物本质,就会处处和别人相比,看别人买房羡慕,看别人出境游羡慕,看别人工资高还是羡慕。如果他不能定下心来,想明白自己是谁,到底想要什么,就会陷入巨大生存压力之中。
如果人过中年,仍然看不透事物本质,就会沦为骗子们的猎物。有些骗子专骗老年人,媒体经常呼吁多给老年人一些关爱,甚至有人称老年人更应该富养,可东国已经步入老年社会,谁也不是千手观音,数量短缺的年轻人尚在生存线上,为是不是应该考研而纠结,自顾犹自不暇,又拿什么来富养这些脆弱的老人?
要做到勘破事物表象,洞见本质,做个快乐简单的人,就要明晰人类对事物的认知结构。
主观之人,最喜欢以客观自居。所以我们知道,我们所谓的本质,只是认知最多只能到这个程度,并非是真实的本质,或是客观。明白这个前提,就可以培养自己的本质认知能力了。
当我们观察事物时,第一层遭遇的,恰是人类万古不灭的情绪。情绪与本质无关,但不可小瞥,要温和的对待情绪者。情绪的本质是恐惧,人家都吓得这样子辣,一定要耐心安抚。
穿越情绪,下一步遭遇的是主观表述。所有的表述,都是以自我为中心的,武断、固执与臆测,构成主观本体。小心呵护对方情绪,把表述中的客观结构摘出来,就可接近于本质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