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声名鹊起 (1)(16 / 22)
?棉布产量不大,做工繁琐,利润又少,远不如丝绸绢缎——贤侄却为何对此感兴趣?”石越摇摇头,没有回答,静静思忖了一会儿,又问道:“二叔可知道棉布织成的工艺?”唐棣等人见石越居然和唐甘南谈起什么棉布来,无不莫名其妙,只有桑俞楚却觉得蛮有意思,忍不住插口说道:“岂有不知之理!我姐夫没做过棉布生意,我却是做过。我曾亲眼见那些织户做过这些事情:凡要织成一匹棉布,首先得脱棉籽,但棉籽生于棉桃内部,并不好剥,或用手剥,或用铁筋碾去,然无论用哪种方法,织户辛苦一天,收获却甚有限。大量的棉花堆积,要花费无数的人力来脱棉籽,故此这棉布之成,最先一件事就要花这许多的人力。其后无论是弹棉花,还是纺成棉纱,都是极为耗时耗力。而棉布的利润又远远比不上丝绢,故此我大宋境内,做棉布的织户甚少,也就是福建、岭南、崖州有人靠此谋生。”石越见他说得明白,不由连连点头,唐棣等人却恍如在听天方夜谭。
“如果有人能够使得棉纺的过程变得简单,并且可以大批的生产,以桑伯父和唐二叔看来,这棉布的利润又能当几何呢?”石越似乎是随口问道。二人眼睛一亮,异口同声道:“真能如此,利润不可限量。”说完,桑俞楚叹了口气,道:“这又谈何容易?”唐甘南却嬉笑问道:“莫非贤侄有办法?”
石越正要回答,桑充国却已不耐烦了,本来他以为石越不过是喜欢博物,谈些民间纺织之事,当作趣谈显示自己的渊博,不料看这光景,竟然真的讨论起生意的事情来了。他忍不住出言讽刺道:“君子言义不言利,以石兄之才,却不知道为什么要对这孔方兄如此看重?”他这一句话虽然有点无礼,却也说出了唐棣等人的心里话,众人默不作声,都想看石越如何辩解。
石越看了桑充国一眼,淡淡地说道:“桑兄只怕读书有些地方没有读到,我和令尊及唐二叔言利,却正是受孔子之教。”
桑充国冷笑道:“那倒要请教了,石兄莫非是想要发千古之覆?”
石越也不生气,淡然道:“那倒不敢。桑兄遍读经典,如果在下说孔子一生追求者其实就是个‘仁’字,想必你不会反对吧?”
柴贵谊忍不住答道:“石兄所言极是,不过依在下之见,还有一个‘礼’字。”众人都点头称是。
“这个‘礼’字,其实不过是孔子为了达成仁道而采取的方法,以孔子本意而言,倒不会死守着礼字不放。否则的话,当时周天子尚在,孔子何故却要去游说各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