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声名鹊起 (1)(15 / 22)
却难免有一种罪恶感,实在并非所愿。只是想到这也是自己在古代立足最好的办法,也就只好继续做下去了。当下半真半假地叹了口气,悠悠说道:“诗赋之学,于国于家,并无半点用处,不学也罢了。况且过了今科,进士科就要罢诗赋、帖经、墨义。从这科开始,殿试更要专试策论——这诗赋之学,渐渐不再为国家取材之绳了。”
柴氏兄弟心里一直记挂着此事,只是无由相问,这时石越忽然主动提起,柴贵谊便先忍不住,道:“自从今年二月以王安石相公为参知政事,创办置制三司条例司、议行新法起,六月御史中丞罢,七月立淮、浙、江、湖六路均输法,八月御史台十数名御史皆以论新法被罢——如今正是国家改革变法之时,石兄又说进士科将罢诗赋,想来这也是新法的一部分?只是我听说庆历年间也曾罢过诗赋,不久却又恢复了旧制,罢诗赋到底是于国家有利还是有害呢?”
柴氏兄弟是土生土长的蜀人,受蜀派影响,多有倾向佛老宿命之说,因此他们也更容易相信石越的神秘主义论调。他们此时想进一步了解的,倒不是废不废除考试诗赋,而是罢诗赋的利弊以及与时局的关联,了解这些,有利于他们把握政治脉搏,在省试时交一份让执政大臣满意的答卷。
石越见他把一年内朝廷发生的大事说得丝毫不爽,不由笑道:“我一介布衣,不敢妄言朝政得失。这里都是自己人,而罢诗赋的事不久就要公布了,故才敢无所顾忌,亦不过是希望诸兄能早做准备。至于别的,则非所宜言了。”
不料柴贵谊提到均输法,却勾起了唐甘南的牢骚,他忍不住冷笑道:“均输均输,官府来做生意,我们这些做生意的老百姓可就惨了。我们西南的还好一点,东南那边最倒霉。”唐棣没想到唐甘南竟然敢指责朝政,想是怨气实深,连忙笑道:“咱家以后少囤些货物居奇便是了。这均输法是官家增加收入的良方,不见的是坏法。”唐甘南顿时醒悟,连忙打了个哈哈,笑道:“不错,不错,反正生意还得做。”
石越心中一动,走了过来,向唐甘南问道:“不知二叔做的是什么生意?”
唐甘南怔了一怔,他不知道石越因为和唐棣平辈论交,按现代人的习惯,便跟着唐棣叫他二叔。见石越叫得如此亲热,不由得一怔,不过转过念来,也觉亲热,便笑道:“无非是蜀锦、陶瓷、丝绸、木材之类,有时候也卖点美酒茶叶,不过那却是朝廷管得严的物品。”
石越又问道:“可曾贩卖棉布?”唐甘南奇道:“棉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