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秦王之尊(廿一)(11 / 17)
想,他们当官,是来做大爷的。可是这些东西并不是放之四海皆准绳的真理,契丹人不吃这一套,这样不可避免地就要有负君恩了。当然这也怪不得这些官员,因为在帝国的体制中,从来就没有之方面的教程。不懂可以学嘛,可是向蛮夷学习,对于好为人师的帝国官员来说,比抹脖子自尽要难得多了。唐朝方面,却一直没有找到症结所在,一味依靠武力镇压。
窟哥死后,唐朝与契丹的蜜月就结束了。唐显庆五年(660年),阿卜固继任松漠都督。这位新都督阿卜固一上任就改变了摩会以来的亲唐政策,率契丹各部与库莫奚人合兵叛唐。唐以定襄都督阿史德枢宾为行军总管,北伐契丹。大在在即,奚人突然倒戈,阿卜固兵败黑山,被薛仁贵擒送洛阳。这起事件没有引起唐朝的足够重视,更没有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对于此事,唐朝亦不予追究。平定叛乱后,唐朝封李窟哥之孙李尽忠为武卫大将军,令其继续执掌松漠都督的旗鼓印信。李尽忠这个名字,颇具讽刺意味,名为尽忠,实则不但不忠,还要兴兵作乱。
万岁通天元年(696年)年初,契丹境内发生了严重的饥荒。
当时主管契丹事务的营州都督赵文翙,对于这次灾荒却无动于衷。这位赵都督高高在上,平日里作威作福,对契丹首领极不尊重。李尽忠的岳父来上访,赵不但不给解决问题,竟然还多次出言羞辱。
赵的言行引起了和契丹诸部首领极大的愤慨。“这个狗官,欺人太甚!”“该千刀万剐!”联盟大会上,首领们宣泄对赵文翙的种种不满。“干脆反他娘的!”一个部落首领说道。“可是朝廷兵多将广,此举无益以卵击石。”李尽忠犹豫道。“眼下武氏篡国,人心不服,我等举事,天下李姓宗王势必起兵呼应。”这时李尽忠的大舅哥孙万荣陈说道。“孙将军说得对,武媚娘兔子的尾巴长不了,此举顺天意,合民心,现在起兵正是时候。”各部首领无不赞同孙万荣的提议。那时大唐,招牌也由李唐换成了武周(为行文方便,以下仍用唐朝)。武则天登基,举国哗然,各地宗王蠢蠢欲动。李尽忠等人认为时机成熟,遂决心反唐。
这年五月,李尽忠自号“无上可汗”,以孙万荣为将。二人率众占据营州,杀赵文翙,起兵反唐。不到一个星期,李尽忠就聚兵数万,进逼檀州。消息传来,武则天本有心招抚,不料李尽忠一点都不买帐,反说道:“何不归我庐陵王?”
“这两个狗贼,气死朕也。李尽忠,尽忠个屁!”武则天暴怒,“传诏下去,李尽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