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秦王之尊(廿一)(10 / 17)
利可汗的率领下,突厥铁骑频频进犯。贞观元年(626年),唐太宗刚刚即位不久,二十万突厥大军直逼长安,京师震动。面对来势汹汹的突厥人,唐太宗暂且忍让,送与大量金帛财物,又与之结盟。颉利得了好处,又见唐朝军容严整,亦不敢贸然攻击,方才引兵退去。
颉利没有想到,他这次麻烦大了,他得罪了中国历史上少有的一位英武之主。此事极大地震动了唐朝,唐太宗绝心干掉突厥。同隋朝一样,在打击突厥之前,唐朝也积极地争取契丹,以断其右臂。
在高祖武德年间,契丹已经与唐有几次接触。那时的首领叫咄罗,他可能是大贺氏第一位首领。唐太宗时,契丹首领换成了摩会。在与诸部首领反复探讨之后,权衡再三,摩会终于决定选择新兴的唐朝。贞观二年,摩会第一次入唐朝贡。第二年,摩会再次入朝,唐太宗赐之以旗鼓印信。
契丹归唐,颉利可汗如针芒在背,便提出以梁师都交换契丹部众,被唐太宗断然拒绝。同年十一月,唐太宗命李靖率十余万大军,分道进击突厥。次年李靖出奇制胜,大败突厥。颉利欲逃往吐谷浑,途中被俘。打掉突厥这个boss,唐朝威信大增,边疆部族纷纷归附,契丹更加死心塌地跟随唐朝大哥。在唐灭高句丽的战争中,契丹多次奉诏出兵。
贞观二十二年(648年),摩会的继任者窟哥“举部内属”。唐朝于契丹地置松漠都督府,以达稽部为峭落州,纥便部弹汗州,独活部为无逢州,芬问部为羽陵州,突便部为日连州,芮溪部为徒河州,坠斤部为万丹州,伏部为匹黎、赤山二州,并玄州为十州。唐任窟哥使持节十州诸军事、松漠都督,封无极县男,并赐国姓李氏。第二年,唐朝又于营州置东夷都护,统辖契丹与奚诸部。
契丹地当要冲,对于唐朝控制突厥与辽东极其重要。唐朝为了更牢固地控制契丹,采用赏赐、和亲等手段加意笼络大贺氏联盟和契丹各部首领。大贺氏首领也需要借助唐朝的支持巩固其地位和权力,维持契丹联盟的稳定和发展,抵御突厥的侵扰。他们不断遣使或亲自入觐、朝贡,按照唐朝的要求派遣质子和率本部军从征。
唐朝虽然有心控制契丹,但实际上并不擅长统治游牧民族。特别是儒家正统思想教育出来的官员,对这方面的工作可以说很小白。在他们心里,仍然还是“率土之滨,莫非王臣”那老一套,而且骨子里对少数民族同志有种高人一等的优越感。放在今天来说,在民族地区做工作是需要耐心细致的。唐帝国的官员们可不这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