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掌控四镇(三)(9 / 12)
李袭吉闻言点头:“既守潼关以备朱温,则武关自然也是必守。”他微微一顿,道:“武关之重要,不让潼关几分。想那春秋之时,陕东一带均属晋国。秦穆公之世,秦向东扩展,将晋逐出陕东,并与楚争夺商洛一带。秦穆公三十八年,秦攻鄀,迫其南迁,武关遂为秦有。此后,武关便成了秦国胁楚、攻楚的前进之基。苏秦在策划其合纵计划时游说楚威王说:‘秦起两军,一军出武关,一军下黔中,则鄢、郢动矣。’这便是说,秦据武关对楚国构成的军事压力。战国之世,秦以武关为前进基地,不断打击、削弱楚国,先后攻取楚汉中、南阳及汉北之地。楚怀王三十年,秦王诱楚怀王至武关,怀王到后,秦闭武关,劫怀王至咸阳,胁怀王割地。次年,秦军出武关攻楚,取析十五城。秦亡后,楚汉相争,双方相持于荥阳、成皋之间。项羽以重兵攻刘邦,刘邦压力很大,有辕生建议刘邦由出武关,屯军宛、叶,以分楚军之势。刘邦采其议,南出武关,项羽南北弄走,渐至衰困。”
他轻咳一声,风采翩然,继续道:“论山川形势,武关之险不及潼关,自东南一入武关。便可径至蓝田,下临长安。且武关距长安道远,有紧急情况,救援不及。所以关东之兵攻关中,也多取道武关。方才某便说了,刘邦西伐关中,为避潼关之险,绕道南阳攻占武关,进抵蓝田,在蓝田击败秦军,进军灞上,秦王子婴出降,秦遂亡。刘邦自武关入秦算是新开了攻入关中的一条路子。七国之乱时,吴王刘濞部将田禄伯献计:‘愿得五万人,别循江、淮而上,收淮南、长沙,入武关,与大王会,此亦一奇也。’可惜刘濞未用。而奉命平叛的周亚夫则为避叛军刺客在函谷关一带狙击,率军自武关而出。再往后,至两汉末,关中形势混乱,武关常为各路军阀出入关中之要道。西晋永嘉五年,匈奴刘汉攻陷洛阳,西晋大臣阎鼎即奉秦王司马邺自武关入关中,重建西晋行台。东晋永和十年,恒温北伐前秦,自武关进至灞上,兵压长安。东晋义熙十二年,刘裕北伐后秦,除以主力沿黄河西进作正面攻击外,另遣大将沈田子、付弘之趋武关作侧翼进攻,当晋军主力还在潼关之外苦战时,沈田子早已攻入武关,进至青泥,牵制后秦大部主力,有力地配合了潼关正面的进攻。东、西魏对峙,高欢以三路攻关中,除潼关、蒲坂两路外,另遣大将高敖曹自武关入攻青泥。三路之中,只有攻武关的高敖曹取得一定胜利。”
这些东西,也只有李袭吉这种人才记得如此清楚,便是李曜听了,也不禁暗暗记下,更别说史建瑭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