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章 力挽天倾(叁三)(14 / 16)
步走上半殖民地半封建化道路。
穿越者的好处就是“站得高看得远”,李曜很多事情是站在后世的角度回过头看历史,这样有时候可以少走许多弯路,农与商的问题同样可以借鉴后世经验。
哪怕就在李曜穿越之前,中国的国民经济仍可以说是以农业为基础,农业在整个国民经济结构中的基础地位仍然十分重要。重视农业,保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是一直十分明确和一直在大力加强的。什么“农业现代化”、“以市场为导向”、“农业产业化”之类的词汇,新闻里经常听到。
传统重农抑商政策所主张的要实现重农就必须抑商,或者说必须实施抑商才能实现重农,李曜认为完全不可取。在他看来,现代社会的经济发展特别注重农业与工商业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相互促进作用,没有工商业的相当发展,就不会有农业的相当发展。而且,现代农业经济的发展趋势是农业产业化,则不但需要工商业的发展,农业产业化本身就包含了自身的工商业发展。农业产业化表明农业已经不是单纯的种植业、养殖业和畜牧业等,而是包含了在此基础上的进一步的工业化生产和商业化运销。农业产业化已经将农业和工商业融为一体,密不可分,成为复合运营的现代产业经济。李曜大力推动新型农业器械的创造发明、推广应用,为什么?不就是为了这个吗?
现代经济是农工商各行业的综合经济,李曜如今做了节帅,也多次向下面灌输“无农不稳,无工不强,无商不富”的观念,但毕竟能经常“聆听教诲”的只是身边的将领、幕僚,那些河中士绅名流是没有机会的,因此才有了今日之事。
对此,李曜仍是打算贯彻“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的指导思想,一边让李袭吉、史建瑭严密监控军中的异己分子,一方面开始着手各种宣传、游说,以争取这些士绅的支持。
这件事刚安排好,还没看见成效呢,长安又传来一个消息。
如他此前所料,流亡的大唐天子虽然几乎成了孤家寡人,但仍然具有很大号召力,他居然还有能力组织对李茂贞的征伐和报复。五月初七,李晔诏以王建为凤翔西面行营招讨使,打算以此任命诱使急于扩大地盘的王建讨伐李茂贞,以报逼宫之恨。王建趁机再次起兵,与李茂贞展开东川、山南之争。李晔又于五月中旬月削夺李茂贞的一切官爵封赏,复其姓名为宋文通。六月初,以宰相孙握为凤翔四面行营都统,前定难节度使李思谏为静难(邠宁)节度使兼副都统,保大(鄜坊)留后李思敬为节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