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章 力挽天倾(叁三)(13 / 16)
由于吏治腐败、钱权交易、官僚经商、官商合流、官僚地主商人三位一体等原因,也大致从一个朝廷的中期开始,历朝各家初期都采取的严厉的抑商政策开始,然而却又走向失效,结果是官僚经商根本无法禁止,富商大贾多与官僚勾结或者自身转化官僚也无法遏制其经商行为,朝廷所能够继续抑制打击的只剩下民间中小私营工商业,抑商政策在这时实际上就走向了废坏。
另外,对于一个王朝而言,重农抑商本身也不可能长久坚持。
重农抑商政策虽然是历代朝廷推行的核心经济政策,为维护王朝统治服务。但是,商品经济的发展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和社会经济整体结构运行的内在要求和必然结果,民间私营工商业必然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发展,这是一个客观的经济规律,不是政治权力所能任意加以抑制和长久摧残的。历代推行重农抑商政策,运用政治权力,采取超经济方式对民间私营工商业实施抑制打击,本质上是与社会经济整体发展要求和发展规律相矛盾的。这种矛盾属于国家政权与经济法则之间的冲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上升,势必会越来越尖锐。这种矛盾注定了抑商政策的历史暂时性,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必然会突破政治权力的超经济强制。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必然引起的商品货币流通的活跃,原先的历史上,到了明朝和清朝时期,民间私营工商业更趋成长和成熟,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萌芽已经在王朝统治的母体中显著出现,预示着社会形态上的前进变革趋势。
然后明、清王朝统治者依然坚持重农抑商政策,依然抑制打击民间私营工商业,推行了一系列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制度措施,从而违背了经济发展规律的要求,造成社会进步与政治强权之间的尖锐对立。这时的重农抑商政策就失去了其历史合理性和进步性,而日益呈现出其反经济发展性、反-社-会进步性,严重阻碍迟滞社会的前进。
到了封建社会后期,中西封建国家的商业政策已经迥然不同。中国封建专制主义国家在明清两代基本上依然推行传统的抑商政策,而在封建社会后期产生的西欧专制主义国家却执行了促进商业发展的重商主义政策。两种不同的选择,对中西封建社会的发展道路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西欧由此加速了封建经济瓦解的过程,顺利地过渡到资本主义经济。而中国封建社会却长期延续下来,直到1840年外国侵略势力发动鸦片战争后,中国才开始结束自己在封建经济瓦解道路上踯躅的局面,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