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章 力挽天倾(叁一)(3 / 12)
幽州镇,是唐代典型的割据型藩镇,其征赋所入,尽为己有,有很强的独立性。在原先的历史上,幽州镇自广德元年(763)始,至均王乾化三年(913年)被晋王李存勖攻灭,前后存在150年,先后更换了二十八个节度使,而刘仁恭父子为幽州镇之最后的统治者,其政权共存在了19年。
李曜是非常不愿见到刘仁恭统治幽州的,这是因为刘仁恭政权虽然同当时大多藩镇一样,是一个靠军事维持的政权,其以907年刘守光囚父自立为界分为前后个阶段,但关键是,这父子两代统治时期,可以说是幽州史上最黑暗的时期。
原本梁、晋的争斗一直持续了父子两代,前后数十年,梁晋争霸可说是影响唐末五代政局演变的最主要的矛盾。而梁、晋两大势力的争斗,主要是在河朔地区展开的,故河朔诸镇受其影响最深。魏博、镇冀、易定都曾一度附梁或附晋,幽沧的刘仁恭父子虽亦曾附梁或附晋,但反复无常,基本保持了独立性,又与他镇不同。刘仁恭政权的倾向,无疑对梁晋双方争霸的结果有关键的影响,梁晋双方都欲争取或据有之,刘仁恭父子正是充分利用了梁、晋之间的矛盾,左右其中而求生存。
如果只是如此,李曜还不会这般反感,但刘仁恭父子在幽州的统治极为黑暗:滥用刑罚,残酷剥削,连年征战,幽州呈现一片凋弊景象,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都受到严重影响,军民不堪,多亡命他境。李曜可以忍受暂时无力平定的割据,但极其反感这种不把人当人的统治者,而且刘仁恭对幽州的统治使得幽州整体实力大幅下降,对于将来抵御崛起中的契丹,也是很大的麻烦。当人,似他这般内失民心,外无友好,其统治是不可能长久的,所以后来幽州终为河东兼并,河东从而有了较稳定的后方,为其最终战胜后梁奠定了基础。然燕亡后,契丹与晋也成为了直接的敌人,双方在幽州的争夺十分激烈。
北方的契丹是中原政权长期以来的边患。至耶律阿保机之时,契丹之西邻突厥、回纥等早已灭亡,其东邻渤海、新罗俱非强大,大唐因藩镇割据,也是日落西山之势,无暇顾及东北亚之局势。而漠北草原上只余有室韦、鞑靼、越兀、乌古、吐浑等诸较弱民族,契丹周围已无强大之敌对势力,其时契丹正有难得的发展环境。阿保机以其雄才大略,承前人之功业,励精图治,志存高远,而相邻之幽州正是他首先要征服的目标。
只有作为后来人的李曜,才知道契丹后来对中原王朝的压力有多大,才会在契丹刚刚崛起之时,就对其心存防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