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三辕各辙 (3)(14 / 22)
是。”递上一支宽简,便没了言语。吕不韦感慨万端,情知寻觅无着,只有连夜卸船运粮,立即向各郡县分发。
秋冬稍安,开春之后却是旱象依然,眼看夏种无着,秦国朝野便蒙上了一层厚厚的乌云。便在此时,北地郡又来急报:一支连绵马队南下,乌氏大商倮运粮救秦!吕不韦长呼一声天意也,便又立即亲自北上了。未到北地,吕不韦便清楚了乌氏倮的情形。
乌氏者,秦国北地郡之县名也。倮者,人名也。乌氏倮,便是乌氏的商人倮,人呼乌氏倮者是也。倮族世居北地,代代以畜牧为业。商鞅变法之后,整个河西高原被秦国收回,牧区再也没有了民众最怕的拉锯战,畜牧便蓬蓬勃勃生发起来。及至倮做了族长,倮族之畜牧业已经伸展到了阴山以北,与胡族常相交易了。倮豪侠仗义,善于周旋,与匈奴各部单于交好非常,便在畜牧之外做起了马商:将中原谷物盐铁卖与匈奴,再将换来的草原良马南下卖与中原各国。数十年下来,乌氏倮财货剧涨,声名遍及草原胡族。这年闻故国大旱饥荒,乌氏倮深感秦国之威秦人之身给自己的胡商生意带来的巨大好处,遂慨然买得大批燕赵粮谷并草原数万头肉牛南下救秦。吕不韦接得浩荡马牛与数十万斛燕麦稻黍,并力邀乌氏倮南下咸阳盘桓。乌氏倮入咸阳三日,“秦王”诏书封乌氏倮领上卿尊荣,爵位与封君相同,号为乌氏君。也就是说,乌氏倮虽非在朝官员,却可以名正言顺地享受如同纲成君蔡泽一般的仪仗、府邸、衣冠、车马等等诸般尊荣。在“尊荣必出于农战”的秦国,商贾纵然有得金山,也不能建造具有贵胄格局的府邸,庭院再大房屋再多,门前也不能有石坊碑刻,门额也不能有府邸标记;衣食住行可富不可贵,譬如商贾不得乘坐带有伞盖轺的车,只因为伞盖高低是爵位高低之标识。
如此法度之下,乌氏倮竟爵比封君,可谓石破天惊!
然则,其时毕竟饥荒大作人心惶惶,谁也顾不得去计较这些名位虚事,一时竟是风平浪静。事过境迁,转过年来风雨如常饥荒渐去,老秦人眼见怀清台开工,便油然想起此事,不禁便有了满腹牢骚。及至念功童谣出,秦人一番咀嚼品味,感念之下自觉愧疚,便也不再计较商贾获显荣的事了。
八月秋风起,怀清台告成。秦王嬴政驾临灞上拜祭开台,吕不韦亲自宣读了表彰诏书。关中老秦人非但没有非议之辞,且纷纷赶来拜祭。吕不韦大为感喟,对身旁蔡泽便是一叹:“民心为天也!天许我化秦,我何惧之矣!”嬴政见吕不韦慨然动容,遂过来关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