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36 部分(3 / 7)
户部和光禄寺官员实在无法,只能齐声叫苦。
陛下,不是臣不努力,实在是国库空虚,填不足数量。
“自弘治十六年,南北府州天灾不断,田亩歉收,税粮年年积欠,赈济灾银稻谷无算。今岁夏粮仅收五成,先时发往边塞近百万石,三日凑齐七成已竭尽所能。欲得全部,需调外府存粮。”
“哦?”
听完户部诉苦,意外的,朱厚照没有生气。
淡淡的扫了户部尚书和光禄寺卿两眼,漠然道:“朕知道了。”
四个字,轻得几乎听不真切。
立在左班最前的三位阁老,同时皱紧眉头。
天子这般平静,反倒比愤然作色,咄嗟叱咤更使人惊心。
整个早朝,朱厚照一改往日作风,既不不发怒也不喷火。自始至终,冷冰冰的坐在龙椅上,俯视文武两班。闻臣工奏禀,仅是点头摇头,少有出声。
事出反常,依天子的性格,绝非轻易妥协之人。
户部、兵部、光禄寺官员皆惴惴不安,心怀忐忑。心中仿佛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
英国公微合双眼,心中发沉,似已预感到,天子接下来会有什么动作。
今上有太宗皇帝之志,亦有永乐大帝之风。然而,在张懋眼中,这位少年天子,不经意间流露的气息,更似圣祖高皇帝。
张懋没见过朱棣,更没见过朱元璋,但他亲爹是张辅,亲身经历叔侄夺位,靖难之役。
战死土木堡之前,张辅亲自教导他九年。
从张辅的记忆中,张懋完全可以描绘出开国之威,永乐之盛。也能推测出,圣祖高皇帝和太宗皇帝,究竟是什么样的性格。
每提起朱棣,张辅都是敬佩难掩。提到朱元璋,敬佩中,则多出藏不住的恐惧。
看到朱厚照的变化,群臣多心中忐忑,未知其意。张懋却有九分肯定,龙椅上那位,已经动了杀心。
究竟谁会成为第一个刀下鬼?
抬起头,仰望丹陛,张懋心中更沉。
正德元年,十二月戊申,杨瓒离京第四日,锦衣卫至刑部开具驾帖,和两厂番子倾巢而出,围住数名户部和光禄寺官员家宅。
北镇抚司佥事张铭,身穿大红锦衣,手持驾帖,当先闯入光禄寺右少卿家中。
少顷,府内传出叱喝之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