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七章 被驳斥的谏言(4 / 5)
故而始皇帝命令大将蒙恬征召数十万民夫,耗时两年修建了那条南起咸阳、北达九原郡,长达千四百里的直道,也确实起了大用。然而如今高句丽灭亡在即,突厥早已降伏,吐蕃也已经称臣纳贡,我大唐可谓再无敌手;其次我大唐的道路状况比起始皇帝之时,其差别不可以道里计;再者高句丽灭亡之后其百姓必定不安,若是强行召集前往兰州府修建唐直道,只怕会引起民变!综上原因,微臣认为目前动工修建唐直道。”
李治听完这段话,眼中有着掩饰不住的失望,只是李世民离京之前嘱咐过,遇大事多听朝臣们的看法,轻易不要表明自己的态度,故而并未出言反驳。房玄龄几人则纷纷点头,称赞长孙无忌此乃老成谋国之言。
“魏大人有何见解?”李治见魏征没说话,抱着一丝希望看了过去。
魏征沉声道:“太子殿下,我大唐乃是礼仪之邦,皇上又被称为‘天可汗’,素来以仁厚爱民闻名天下,高句丽若是灭亡,其百姓也就成为我大唐百姓!若是强行征召,其行径和前朝炀帝何异?到时候势必流言四起,且不说朝廷蒙羞,皇上名声也会大大受损,甚至背上一个暴君之名!因此臣以为,不但不能同意这件事,皇上还须重责张叔珩!”
魏征话音刚落,长孙无忌率先道:“魏大人所言极是,老夫刚才倒是没想到这点。”
房玄龄微微一笑,淡然看了一眼长孙无忌,心中暗自思忖:你赵国公岂是没想到?只怕是不愿明言,生怕引起皇上和太子殿下的不快罢了。
李治皱眉道:“张叔珩也是一片忠心,此次征伐高句丽又立下了大功,这重责就不必了吧?”
魏征瞪大眼道:“太子殿下此言差矣!错就是错,即便立了大功,皇上自有赏赐,岂能因功掩盖过失?殿下身为储君,岂能因私人关系无视臣子之错谬之处?微臣认为,殿下也该自省其身……”
魏征唠唠叨叨一大窜,只说的李治脸上红一片白一片,不等他说完就赶紧出言认错,心里暗骂这魏倔头真是小题大做,讨厌至极!
接下来房玄龄和曾文本、褚遂良等人也分别表态,彻底否决了张焕的这个想法,而且众臣联名书写了一封奏章,请求皇上严厉斥责张焕,第一个署名的就是张焕的岳丈房玄龄。在房玄龄看来,张焕的建议确实不妥,正好借着这个机会好好敲打敲打,否则难免因为年轻气盛惹出更多的事情。
张焕看完手上的奏章,长长地叹了口气,把奏章放回李世民身前的案几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