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四七章齐州乱(4 / 5)
如果是其他的枭雄豪杰。甚至是绿林头目反叛倒也罢了,李佑身为一个皇子,举兵谋反自己的父亲。儿子反抗老爹,这在古代属于大逆不道的行为,李佑某种程度上已经触及了这个时代人的道德底线,焉能得到世人的直接?
阴弘智信誓旦旦,只要举兵就能得到山东士族的支持,这话说的也未免太过轻巧。山东世家或许是不满谢李世民,但是跟着李佑起兵谋反却没几个人愿意干,更不会支持。
即便这些都不是问题,谋反主要还是拼得双方的兵力和战场交锋,李佑手下有什么?齐王府的侍卫,大抵还会谋夺齐州的驻军吧,所以说的刺史徐孝德现在比较危险,除此之外便是齐王府招募的那些所谓的死士,以及与之有关联的绿林好汉。
如果是隋末天下大乱,有这些病例或许就能割据一方,成为一介反王诸侯。如果运气好,谋划的方,甚至还真能够成一片气候。
但是此时此刻,这样一群配制看起来完全就是乌合之众。他们将要面对的是大唐天下豪杰,远的不说光是宋州驻跸的吴王李恪就能的出兵阻止,然后并州大都督府长史李绩大概就要出动了。
叛乱是古代皇帝最为忌讳的事情,哪怕规模不大,也会重拳出击,将叛乱扼杀在摇篮之中。
这么做自然是有原因的,一方面是怕星星之火成燎原之势,毕竟很多的叛乱最初只是很微小的火星。如果没有及时注意到并且加以控制,后果往往会一发不可收拾,不堪设想,甚至最终有动荡不安,或者亡国之祸。
所以自古以来,对叛乱之事,无论大小朝廷都管辖镇压的最为厉害,无论哪朝哪代的律法,意图谋反都是十恶不赦的大罪。所以出动大规模的兵马,将的叛乱平定,然后抓获所有涉案的首犯,然后予以严惩,这便是叛乱案件的常规处理流程和方法。
除了这个目的之后,更多则是一种威慑,对其他人的一种威慑。朝廷大规模出动兵马,好让天下人看看朝廷兵强马壮,叛乱是自寻死路,其他人如果也蠢蠢欲动,甚至是有不臣之心,那就得掂量掂量。
李佑这件事,肯定也会如此了,虽然距离最近的是驻守在宋州的吴王李恪。但除非是叛军突然快速到达宋州城下,李世民是不会容许李恪参与其中,尤其时涉及具体的平叛之事。
不为别的,只是因为他李恪和齐王李佑是亲兄弟,虽然是在战场上,有使命职责在身。但只要交起手来,很可能就会被人说成是手足相残,然后加之诟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