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武装割据 第八章 冬寒春暖(四)(3 / 5)
等等等,不胜枚举。甚至湘云和秦文也用笔名发表文章凑凑热闹,湘云的笔名是“云游四海”,秦文的笔名是“文化革命”。一时间笔名蔚然成风,文人骚客以没有笔名为耻,有人编出了笔名词典,考证真人是谁,生平、成就、韵事及轶事,其中不乏凭空杜撰,或者张冠李戴。
前朝系文武高官普遍反对赵氏复辟,担心到时候没有好果子吃,遭到排挤是小事,担心被迫害是大事。庄园系高官不甘心将果实拱手让给别人,同样也担心遭到排挤打击。苦于贾迩冶不与他们讨论这些问题,于是最后想到走吴公公路线,企图让吴公公说服贾迩冶。直到报刊登了一篇题为“不称王有何妨”的文章后对“不称王”的口诛笔伐运动才结束,走吴公公路线的人们也停止了该项运动。这篇文章的作者署名“吴用有用”,文章不长,文字朴素,道理浅显,但是发人深省。文章最初刊登在一家小报上,但被所有报刊都转载了,包括官办的《华夏半月刊》。文章的中心意思是不称王有什么关系,不成王可以称霸嘛,不称霸可以称君嘛,不称君可以称皇嘛,不称皇可以称帝嘛,不称帝可以称比帝还大的嘛,反正不称臣。许多学者读到这篇文章后都用力打击自己的头部,后悔读书读得太多了,最简单的道理反而想不出来。
古丽也兴致勃勃地加入了对“不称王”的口诛笔伐运动,她用的笔名是“古典丽质”,发表了几篇文章后就要求文艺宣传队的最高领导,也就是队长习荏给她提级加薪。习荏公事公办,古丽如愿以偿,由三级演员晋升为二级演员,工资提高百分之二十,排练津贴提高百分之三十,演出津贴提高百分之四十。此例教育了许多文职人员,纷纷撰写文章,一时间垃圾文章充斥文坛,严重污染学术环境。有关部门紧急修改条例,将报刊分为上中下三个等级,每个等级又分上中下三个流级,详细规定了公职人员谋取提级加薪的文章数量和刊物级别,《华夏半月刊》是最高级别的刊物,后来又增加了两次提级的年限条款。湘云及其手下编辑们变成焦点人物,巴结行贿者蜂拥而来。
古丽再接再厉,向一级演员的待遇冲刺,一级之上还有特级,特级之上还有功勋演员这一最高级别。这时对“不称王”的口诛笔伐运动已经结束,文坛焦点转向,只有不多的文章讨论不称王则当称什么为好。古丽苦心励志,熬了十几个夜晚,查阅大量文献,引经据典,写出一篇得意之作,洋洋洒洒三千字有余。古丽对郑芙谦虚地说自己还比不上老子,老子可是篇幅五千字啊。
湘云为避受贿嫌疑,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