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说服,大唐迈向航海时代第一步(2 / 4)
李世民这优秀的君王外加房玄龄、杜如晦、魏征这些治世英杰一个个都有些惊疑,何况是其他人。大多无法明确的从理智上判断罗士信说的有没有道理,无法判断也就说不出话来了。
最终房玄龄道:“尚书大人为何会有此想法?”
罗士信作揖回道:“在多年前,我遇到一个奇人,叫郑和的,他是一个旅行家和商人。喜欢四处游玩走过许多的国家。据他所说,大海辽阔,无所不达。只要有抗的起风浪的船,可以通过大海的便利,抵达很多很多的地方。我就想当初汉武帝打通西域,我们才知道西域之西还有广阔的天地。这大海之东,又何尝没有一副天地?汉朝能够做到的,他们一样能够做到。只是需要时间的累积。臣认为只要有心,慢慢做终会取得成果。可我们什么也不干。什么都不会成功。”
郑和什么自是他胡诌的,他不能说自己是穿越来的。知道未来大局的走向,只好将郑和这个曾经七下西洋的牛人给搬了出来,以增加说服力。
对于罗士信的第二条提议,李世民并没有立刻同意。这种国策上的大事,也不是轻易草率决定的。在公私上,李世民这个皇帝向来分的清楚,哪怕他与罗士信关系在好,在信任他也不会盲目听他一个人的片面之词,将此事推迟几日重新商议。
向西发展,开通路上丝绸之路,这一条却是无用置疑的。
当日朝会结束,李世民便派遣使者西行,出使西域为开通丝绸之路打下基础。
罗士信回到刑部找来了马周跟他商议起海上丝绸之路的事情。
马周本具有不逊于房玄龄、杜如晦、魏征之流的宰相才华,有着极高的政治水准。
对于罗士信这个异想天开的提议,马周并没有因为不了解而直接否认,很认真的听了详细要点,沉吟了会儿道:“大人可是想劝说陛下接受你的建议?”
“这是自然!”罗士信毫不犹豫的道:“海上丝绸之路大势所趋,越早向这方面发展,越能获得巨额利处。”
马周笑道:“没有一点依据,就凭大人一句大势所趋恐怕三岁小孩都说服不了,凭什么说服陛下,以及满朝文武?大人也未免将一个国家的政务看的太过简单了……”
罗士信张了张嘴,无话可说:马周的话虽有些不好听,确实也是大实话。他知道在千余年后动动手指,只要有信号的地方,天涯海角都能够沟通。钢铁疙瘩能够在天上飞,能够在水里游,十数万里间距一日可达。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