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4 / 6)
道,“你且背一段来听听。”
只见弘历吐字清晰,不疾不徐地将一段《学而》背诵出来,康熙又提考问了些其他的篇章,他也是张口就来,全篇流畅,一点儿也没有这个岁数的孩子常有的焦虑局促。康熙听完笑容满面,将弘历召到身边,对四阿哥道,“你在弘历这个岁数也没有他背得熟练,倒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呐。”
四阿哥闻言便谦虚道,“多谢皇阿玛夸奖,儿子闲来无事就督促他多念书,也能懂得做人的道理。”
康熙欣慰的点头,“这话很是,确是为人父应尽之责。”多日因为朝政烦忧的眉头也舒展开,格外亲热地拉着弘历站在牡丹台上一同观赏牡丹,底下的百本牡丹竞相盛放,康熙牢牢牵着弘历的手,观赏期间还会考问一些关于牡丹的诗句,弘历滔滔不绝。康熙更是高兴,忙吩咐道,“李德全,准备纸笔。”
备齐笔墨,康熙又当场命弘历作画牡丹图,自己在一旁观看,不时亲自握住弘历的手勾勒花瓣,上色,祖孙俩合力完成了图画。玉檀见到康熙难得的开心,也为这位孤独的老人感慨。普通人家含饴弄孙的天伦之乐,到了康熙这里竟成为偶尔才能满足的心愿。
四阿哥站在后头默默看着康熙和弘历的互动,眼神里少了往日的寒冰,脸上也透着淡淡的柔和。李德全很长时间未见康熙如此高兴,也是满面笑容地立在一边。牡丹台上暖意融融,空气里的花香也格外醉人。
玉檀暗自思量,这一招果然高明。这种让弘历在康熙面前显示才能的方式,比四阿哥自己直接在康熙面前显示才能的方式更为有效,一切都做得那样自然,水到渠成,不留痕迹。难怪四阿哥会是最后的赢家,这般深沉的心机简直是令人毛骨悚然。
康熙拉着弘历又说了好一会子话才在李德全的劝说下起驾回宫,临行时仍不忘提醒弘历要用功读书。玉檀坐在驶离圆明园的马车上撩起车帘一角,看到四阿哥和弘历仍跪在地上恭送康熙的车驾。正欲放下帘子,四阿哥忽地抬头,眼神又恢复了波澜不惊的冷漠,玉檀手一抖,帘子刷的落下,玉檀从那双眸子中读到了一股潜藏的野心。
自见过弘历后,康熙便对这个孙子念念不忘,时常召他前来伴驾。满人讲究“抱孙不抱子”,弘历的乖巧聪慧给康熙带来了不少欢乐,四阿哥却并未因儿子得宠而露出得意之色,依然是超脱世外,精研佛法,一派闲云野鹤之姿。
这年的冬天,冻得人耳朵都要掉了,玉檀今天不当值,正躲在小院里捂炕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