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四一章 为官之道(5 / 7)
要教训几句,所以他记着了吧?
张廷玉将一封折子放在了桌上,只道一句:“有差事干了,头一件竟然是给皇帝写书……”
顾怀袖没有避讳,拿了折子一看,竟然是写《亲征平定朔北方略》。
《尼布楚条约》签订之后,康熙三次御驾亲征噶尔丹,终于平定叛乱,乃是康熙在位时候大功绩一件。
可是要写这本书,到底怎么写?
张廷玉双手十指交叉:“皇帝这是在考校我,写好了从此给我一架梯子,让我爬上去,写得不好了,我连追上我父亲和大哥的机会都不会有。”
对于帝王的功绩,应该怎么写?
张廷玉这一写就写了一年,他对顾怀袖道:“当官,有时候还是要阿谀奉承一点,只是奉承不能太过,太过则假。真真假假,先贬后褒……”
不得不说,张廷玉的胆子很大。
皇帝命他写书是在康熙四十二年的五月,张廷玉每一日照常去翰林院,可是顾怀袖却没见他写过一个字。
“你怎么还不写书?”
“不急不急,但凡大作都是呕心沥血写出来的,出来得太早不好。”
“今儿写书吗?”
“不急不急,今儿陪咱家小胖垂钓去,难得休沐。”
“已经过了年,你还不动笔?”
“开春了再说吧。”
“已经夏天了……”
“哦,我算算,差不多可以开始写了。”
于是张廷玉懒洋洋地终于开始了写书,外人谁不觉得这差事困难?
这样一本书写上两三年都是寻常事。
张廷玉从康熙四十三年的五月写到了八月,然后成了书。
他将一沓纸稿递给了顾怀袖看,“不成功,便成仁。”
顾怀袖一翻,微微色变。
康熙御驾亲征噶尔丹向后有三次,若是头一次成功了,就没有后面的两次了。
第一次第二次都是失败,那么失败定然是有错处的,寻常人作书,怕也要为怎么处理这一次俄日的失败而头疼不已。
张廷玉也不知抓断了多少根头发。然而成稿上,他却仔细地分析了第一二次战败的原因,除了地形不利之外还有康熙染恙士气受损、裕亲王福全病重,等等原因叠加。其实也不完全是客观的,因为他照顾了康熙作为皇帝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