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1)(15 / 22)
弱,“千古一帝,”“盛世明君,”……等好话,不要钱一般,都往外送,还都比赛一般跪地磕头不止。
胤礽等人自然也跪地磕头,称赞康熙“千古圣明。”
只有胤礽心里一片苦涩,他作为太子,一国储君,自小就被康熙带在身边熟悉国事,国库里有多少库银他也一清二楚,若是康熙经过此举,不消几年,汉人土地多的人家里的银子没准都会超过国库里的数目,倒时候若是被有心人鼓动,在有几十家联合起来造反,满清的统治将会如何,谁也说不上来。
满清自入关起,就被汉人抵制,虽然经过了顺治朝的宽松统治,让百姓们稍微的接受了异族称皇,到了康熙已经可以稍微放松口气,但是,占大清人数众多的汉人里还有不少的百姓,私底下总是不服满人的统治的,他们借口满人残暴,苛捐杂税繁多,贪官污吏横行,造成百姓民不聊生等名义屡屡造反。
胤礽熟读历朝卷宗,自然知道,这些借口里有从前明就积下的弊端,历经两朝,到现在还没有改善,底层百姓生活艰难困苦,加上满人入关后天灾人祸不断,虽然顺治朝和康熙都积极致力于改善下层的百姓的生存环境,但是,依然有这样那样的原因,导致底下的百姓们稍微一遇到灾荒就会家破人亡,偶遇灾年,就会有大片的土地荒芜,一方百姓民不聊生。
以至于被那些所谓的“反清复明”组织屡次拿来说事,还有前面的“朱三太子,”也数次趁机造反,妖言惑众,在底层百姓中尤得民心。
其实满人自入关以来,对统治汉人也有所保留,至今人然派人坚守“盛京”,严禁汉人进出,就是怕被汉人私下里做了手脚,坏了子孙们的后路。满人大姓也会遣自家子孙常年在盛京驻守,名义上是守着自家祖坟,其实他们都知道,这是预防万一,万一那天,汉人造反成功,满人也好有个退路,就算北京城里的满人都死光了,盛京里还有一丝血脉。
可是,今天,就在刚才,康熙明言,“永不加赋,”诚然,这对百姓们来说确实是好事,历朝历代也没有皇帝敢如此承诺百姓,都恨不得层层剥皮,把百姓刮的身无长物才好,只有他们什么都没有,才可能听主子的话,替皇帝办事。
所以反过来对满人来说,此举未必是好事,并不用若干年以后,汉人繁衍生息只几年功夫,绝对会比现在的满人多上几十倍,几百倍,几千倍不止,到时候,他们还愿意听从“入侵的异族”的统治吗?
胤礽眼里带着迷茫,不解的盯着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