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相关 (5)(7 / 22)
“德、智、体、美、劳”全面型人才,康熙一直延迟太子出阁读书事,大概是怕臣工们借着胤礽年幼心性不定影响了他的品行,所以一直推脱到胤礽年纪大些能够分得清善恶才同意让太子读书。
康熙对胤礽的文学武艺等教育丝毫没有松懈过,十八年的时候年仅五岁的胤礽随父于景山骑射时连发五矢,射中一鹿、四兔,康熙“圣意大悦”。二十年行猎时遇二豹,胤礽已经可以和裕亲王各射毙一只。同月,以克复云南捷报至,康熙召集众臣亲自宣读汉文,命八岁的太子胤礽宣读满文,胤礽“宣读之声极其清朗”,诸臣“咸得洞知,无不欢悦叹异”。
康熙让胤礽从小就主持各种奠仪政事,十九年仁孝皇后六周年祭日,康熙特命胤礽至陵寝为无缘谋面的母亲致祭,以尽孝道;二十年,孝昭皇后三周年忌日,命皇太子胤礽率诸王以下、八旗四品官以上一半,及王妃以至一品官命妇致祭;后移送两皇后梓宫启行,皇太子胤礽率诸王以下、八旗三品官以上三分之一,及王妃以至一品官命妇致祭。
二十一年 ,“三藩之乱”之后,康熙率皇太子往永陵、福陵、昭陵告祭;行围时,路遇三虎,康熙射殪二虎,胤礽射殪一虎。可以说胤礽的教育是很全面和规范的,康熙以教导一个储君的心态来要求和影响胤礽,平时胤礽和他几乎是同吃同住,处理政事的时候也时常让胤礽参与主持。
康熙二十五年,皇太子正式出阁读书,康熙自然是举行了盛大的举行出阁典礼,亲自选用官员做了任命、讲授内容也有严格的规范;对于皇子和老师的礼仪方面也有强调,“诸王、大臣于皇太子前行两跪六叩头礼。”
由于康熙把胤礽的一举一动都做了严格的行为规范,胤礽的学习教育自然是无可挑剔的,可是胤礽也失去了一个孩子的天真和率性,除了和康熙在一起的时候偶尔的还会撒撒娇,到了外人面前完全是一副小大人的样子,兄弟姐妹之间也是规规矩矩,全无半点兄弟情深的样子。
蒙古人属于游牧民族,居无定所,靠放牧和掠夺来生存发展,向来是“上阵亲兄弟,打仗父子兵,”部落要生存就要足够的强势,就要不断的打仗不停的掠夺,战争的时候难免死伤。女人在后方就是照顾牛羊牲畜和不停的生孩子,而一旦守寡就不能生育,若是改嫁给外族会带走她的嫁妆牛羊马畜、奴隶等财产,为了保证部落的发展和壮大,所以才有了后来的“父死子继,兄及弟妻”的风俗。
作为储君,未来的皇帝,自然不能离开了兄弟们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