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的夏天,秦昭昭从长机子弟学校小学毕业了。 (1)(22 / 22)
不算数。”
跑回自己的房间,秦昭昭关起门来大哭一场,伤心和失望只能通过哭声来渲泻。床头的那个“穆”字,让她的眼泪流得更急。那么努力那么努力,她终于考进了他所在的实验中学,可是父母却为了省钱改变主意不愿让她去了。再一次,她像儿时那样羡慕别人的父母是厂长、是干部、是上海人,而为什么自己的父母却只是一对出身农村无权无势的普通下岗工人呢?不公平,这个世界真是太不公平了。有的人生下来就应有尽有,有的人却一无所有。
秦妈妈推门进屋,未语先叹气:“昭昭,你要懂事一点啊!只要你自己会努力读书,在哪所学校读不是读哇!何必非要把钱扔到实验中学去呢?三年的学费能省下几千块,咱们家赚几千块钱不容易呀!你爸上次想揽的那个工程最后还是没有揽到,原本还打算干了那个工程赚到钱来改造装修一下老房子呢。你将来上大学也需要钱,家里要用钱的地方还多着呢,现在能省一点是一点,你说对不对?”
道理秦昭昭不是不明白,但就是很难接受。一连好几天,她都闷闷地不说话,为自己实现不了的愿望和全世界赌气。
长机厂家属区的熟人们听说秦昭昭考上了实验中学但父母因为想节省学费而打算让她去四中读书时,议论纷纷。
有的人表示认同:“嗯,会读书的孩子在哪都一样会读书,四中既然能省几千块钱学费那为什么不去呢?”
也有人非常遗憾:“重点高中有重点高中的好处,学习氛围和师资力量这些是普通学校比不上的。孩子既然考上了,只为省学费不让她去未免有些太可惜。别人家的孩子交三万块钱赞助费都要想方设法挤进去呢,四千块学费却还想要省下来会不会太目光短浅了一点。”
秦氏夫妇被这些议论搞得左右为难,一时不知到底该如何是好了。最后秦爸爸专程去请教了一下他尊敬的郑工程师。郑工说:“孩子努力考上了,你们之前也答应了,那就还是应该让她去。如果不尊重她的意愿勉强她去四中读书,万一她将来因为种种原因没考上大学,那她一定会怨你们当父母的一辈子。这个责任就很重大了,千万不要因为四千块学费因小失大。”
从郑工家里回来后,拿定主意的秦爸爸把女儿叫到跟前说:“昭昭,开学爸就送你去实验中学报到,要好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