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3 / 5)
又住口不说,伸手从桌子上做拿起了什么的姿势,约莫是个茶杯。少年作势喝茶,眼睛却注视着对面的男人。这是一桩试探,明着说大婚,实则说亲政。
摄政王也做出个笑模样来,却同样只是皮笑肉不笑:“陛下何必如此忧心?文大学士并钱学士等文名斐然,才德兼备,有这二位帝师相佐,陛下的学问想必日日精进,实不必忧思过虑。”
“皇叔过誉了。朕幼时尝听皇考所言,皇叔不过舞象之年便亲赴泥泞治河,同庶人士卒一道风餐露宿,经霜暴日,疏浚河道,时任总理河道大臣的郭老提起您便赞不绝口。这般所为才是少年人应有之志,今朕躲于广厦之间,空读圣贤书而无所作为,每每思及皇叔昔日之功,不由羞惭。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朕当效法皇叔,做能为之人啊。”
少年目光殷殷,言辞恳切,念白间或急或缓都十分合宜,明明是不短的一整段词,叫他说着却不让人觉得枯燥,也没有生拉硬扯的尴尬,甚至还有几分温润古韵。
明明未着缓带轻裘,也未穿帝王衮服,但听他这样一讲,便让人仿佛看到一个活生生的少年天子,眉目清朗,言辞恰当,却又潜藏着一丝丝心焦和急迫——急于亲政的急迫。
“陛下少年意气,心怀天下,实乃万民之幸。”皇帝绕着弯子试探,奈何摄政王更是打太极的高手。男人虚虚端起茶盏,笑容敷衍:“只是——陛下可曾听闻一句话,千金之子坐不垂堂。您乃是大夏之主,治水患,浚河道,此事不宜由您亲往。吾等臣子当为陛下分忧。”
——这是在故意歪曲皇帝的话了。皇帝借摄政王少年治水的事表明自己也想要接触时政,却被摄政王故意说天子不宜亲自治水,直接歪楼了。
皇帝终究年少,说来说去都被老谋深算的摄政王推拒,这时难免有些急躁。少年双手向桌子上虚虚一顿——这是把茶碗往桌上重重一放,紧接着站起来在堂中大步走了两步,旋即一下转过身,看着摄政王:
“朕不过想亲理政事,皇叔如此推三阻四是何道理?谈起皇叔昔日所为,旁人少不得要夸一声‘志美行厉’,宇内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今外患未靖内忧日迫,朕欲有所作为一振声势,皇叔却横加阻拦。莫不是……不愿朕亲政?”
“陛下何必动怒?”相比起少年急躁的动作和步伐,摄政王慢慢放下茶盏的节奏更和缓,也更沉稳笃定——这是一种基于阅历的深沉,和基于绝对权力的自信。
男人慢慢站起来,长身玉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