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3 / 4)
罗天都也想瞧瞧这古时的油坊是用什么工具榨油的,吵着一起跟了去。
那是一家老式的家庭小作坊,当家的姓赵,祖祖辈辈都经营着这家作坊,也算是老字号了。
“砰,砰,砰……”
还没走近,就听到极富节奏的撞击声,从油坊里传出来,那沉闷的响声一下一下仿佛撞击到心里去似的。油坊外面到处堆着桐籽、榛果仁之类榨油的原料,像一座座小山似的。
踏进油坊,一股热浪扑面而来。里面光线很暗,从火膛印出来的微弱火光中,依稀看到正中间有个巨大的碾车,有个少年人,正在往碾车里倒桐籽。
靠近窗的位置,有一口大锅,锅里蒸腾着水汽,两个高大的年青,正在将碾碎了的桐子末用方布包裹好,放到一口正沸腾着热水的锅里,另两个年青人,刚站在另一边,将煮好的桐籽用大铁钳将桐籽包取出,铲到预先扎好的草兜里,包紧了抬到榨上榨油。
油榨在屋子的另一角,一个中年汉子抡圆了胳膊,正用锤不断地敲着榨上的木楔,底下包裹着桐麸饼的铁箍上便有晶莹剔透、亮澄澄的桐油渗透出来,“嘀哒嘀哒”,慢慢滴进油缸里。
罗天都目不转睛地看着这种古老原始的榨油方式,简直大开眼界。
看到方氏她们过来,火膛边上蹲着的少年人,飞快地喊了一声,便有两个高壮的妇人,抬出了一口大缸,缸里装了半缸黄澄澄的油。方氏这才明白,平日村民眼里无用的乌桕籽确实能榨出油来的。
五百多斤的乌桕籽,榨了一百三十多斤油,赵家收了一百三十文的工钱,照惯例还扣了五斤油。
罗天都生怕赵家拿这油来烧菜,特意叮嘱他:“赵伯伯,这个油看着虽好,却不能吃,人吃了会中毒的,只能用来刷家具点灯。”
赵当家的便咂咂嘴,一脸惋惜的表情,他看这油清亮,颜色又好,闻起来也很香,还真打算拿到后面让自家婆娘烧菜吃的。不过他家开了几辈子的油坊,榨过的油多,也知道并不是所有的油都能吃的,心里虽然有些惋惜,到底只是小事,再说他家也不缺油。
方氏并没有自带油缸过来,便仍借了赵家的缸,先将乌桕油推回去,回头再将缸给赵家送来。榨油剩下的油饼,无论是肥田或者喂牲口,都很有用,方氏也没有浪费,全搬到板车上,运回家去。
走在回家的路上,方氏还不敢相信这么轻易就得了一百多斤多乌桕油,就跟天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