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中国人为什么生气 (1)(11 / 23)
训这小子不可!”
“谁教训谁不一定!”
我横着铁棍单等有机会像孙悟空那么抡……
混乱中也不知什么人硬是从我手中夺去了铁棍,抛掷于地,喊:“冷静!冷静!双方都克制着点儿,他是儿童电影制片厂的副厂长!”
这一句话倒起了效果——对方们一个个那副愕然的样子就甭提。
“他是作家梁晓声!”
替我担心的人赶紧在见了效果的“副厂长”后又续上一句。
对方们面面相觑,不但愕然而且怔然了。
刹那我回到了后天的自我——真正太有失体统了!
对手们中,毫无疑问有属于我的读者那一类文学青年。
他们的目光尤其令我惭愧。
二三分钟后,他们揣着满腹匪夷所思的问号嘟嘟囔囔地离去。我则气咻咻地回家。回家后肝区疼了好一阵子,细想想,若我当众被打得头破血流,大概打了也就白打。倘我将他们中的哪一个的脑袋一铁棍砸得脑浆迸裂,不但要偿命,则文坛又多一野史,社会又多一新闻。总之,结果倒霉的横竖是我……
4. 迷失的阶级
台湾女作家龙应台有杂文一篇,题乃《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
今我以切身之体会,提出问题的另一面是——中国人你为什么生气?
年轻的门卫心里为什么不痛快?而我又为什么不能表现得有涵养些?礼貌之至地说句:“明天前门见。”那又幽默得多么得体!中国人,中国人,你为什么潇洒不起来?你为什么幽默不起来?你为什么动不动就生气?你为什么总好像心怀敌意似的气你的同胞?如果幽默是教养,那么潇洒仅仅是风度不也就是气质吗?中国人,中国人,我们好可怜啊!我们天天的、月月的、年年的不知忍了多少气、吞了多少声多少次地隐瞒了自己、多少次地扭曲了自己!而当我们久忍一发之时,却常常难免地为了些许何足挂齿的小是小非,往往为此付出后悔莫及的代价。中国人,中国人,也许只有我们每个人自己内心里才知道、才清楚、才明白我们究竟为什么生气?我们憋了一肚子的气难免会宣泄在别人身上。别人受了我们的气难免不又去气另外一些人,那另外一些人则很可能是卖肉的、收水电费的、公共汽车售票员、换煤气的、理发的、交通警察、公安民警,甚至很可能就是我们的上级、同人、下属……于是他们的气又直接地或拐弯抹角地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