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中国人的迷惘 (2)(8 / 24)
战争的发动者,也不拥护那场战争的结束。他只不过去了,回来了,彻底忘记了。
但是他对1976年的美国“当下”反应极度敏感,如同蛇对地表的震动那么敏感。
在他看来,纽约的堕落与罪恶当然代表整个美国的堕落与罪恶。于是他决定“替天行道”,充当黑暗社会的光复者。而光复者的行动不可能不是战斗行动,于是他买了四把手枪,利用业余时间复习射击本领,决心替美国扫除一切“人渣”。在电影中,他复习射击本领的片段堪称经典——侧身而立,一手叉腰,一眼微眯,口中连连发出“砰”的“枪声”;之后嘴角浮现出一丝轻蔑而自信的微笑。对于整个“黑暗社会”他是极其轻蔑的,对于拯救美国完成光复使命,他是特别自信的。“要扫除一切害人虫,全无敌!”
光复者特拉维斯就要出击了……
4、特拉维斯认为:社会之所以黑暗,肯定是无耻政客们搞的。于是他将自己首次出击的目标锁定为总统参选人——参议员帕兰汀。而帕兰汀的竞选对手是另一位参议员哈瑞斯。
为什么他的出击目标是帕兰汀而非哈瑞斯呢?
因为他暗恋上了哈瑞斯的助选人员贝茜,一位美貌的淑女型的知识分子女性。在他那儿,逻辑显然又是这样的——解决掉帕兰汀就会使哈瑞斯大获全胜,也就等于助了心爱之人贝茜一臂之力。
至于帕兰汀与哈瑞斯之间谁较能负起总统职责,在他那儿是不予考虑的。
由此我们不难看出,光复者特拉维斯,其实内心毫无正义原则,他的行为驱动力,只不过是病态的自我想象的“正义行为艺术”罢了。
他枪杀帕兰汀的企图因为引起了警惕而没能实现。
于是他拯救国家的行动又转向了拯救艾瑞斯……
5、艾瑞斯是十三岁的雏妓,她被皮条客和情人所控制,沉沦于卖淫生涯毫无自拔意识。
特拉维斯结识了艾瑞斯后,劝她回到学校去学习,而她对他的教诲不以为然。
特拉维斯先生同时受着生理需要的困扰——一方面,他为了解决性欲,已成为色情电影的常观者,囊中羞涩之时,甚至花很少的钱,去到“人渣”才去的不良之处通过猫眼看赤裸裸的性表演,间接“过把瘾”;另一方面,他对艾瑞斯的劝导可谓苦口婆心,完全发乎善意,仿佛连潜意识都纯洁如天使。
由此我们又不难看出,特拉维斯从心理到行为是多么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