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中国人的迷惘 (2)(21 / 24)
成龙、望女成凤之心,天下父母皆有之。那么也就可以说,几乎是百分之百的父母都会有的一种期望。起码,孩子出生时,心中会闪过那么一线期望之光。这无可厚非,符合父母之人性。
但一个事实乃是——那第二类、第三类儿女,是可望而不可求的。他们永远是世界新生代中的极少数,这一点在古今中外任何一个国家都是如此。因父母家教有方的例子是有的;与父母基因遗传有些关系的例子不胜枚举;自幼胸怀大志,成功于个人刻苦勤奋的才俊人物也不少。可如果进行一项统计将会发现,更多的才俊人物其实属于“天赋”优异,再加上时代因素的促成,以及所谓“运气”。“天赋”的优异与父母的基因没什么关系,故“天赋”是无道理可讲的,“运气”更无道理可讲。那么,此等儿女,乃万分甚至百万分、千万分之一的比例。若天下父母全都抱此期望,不是好比每一个买彩票的人都专执一念非中头奖那么“二”吗?
故我认为,儿女呱呱落地时,能这么想的父母才是具有起码明智的父母——我一定要保证我的儿女将来的人生,不至于连普遍人的日子都过不上。
如果父母的家教责任始于此点,那么家教责任就会变得轻松一点儿的。也就等于做父母的首先在思想上明白了以下人生理念:
平凡与平庸是不同的。
平凡者也可以平凡得较为优秀。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能力表现优秀,胜任自如;在平凡的家庭中是平凡的好儿女、好父母、好夫妻;在平凡的人际关系中,是平凡的好同事、好邻里。
这样的一个人,将平凡得可爱。
而可爱之人,人人喜欢他。
而生活在被许多平凡的别人喜欢的平凡的阶层中,心中未必全无平凡的幸福感。
平庸则不同,平庸是主观上的懒、混。
为父母者,如果真想通了以上道理,便会自觉地教育儿女,将来万勿做第四种人。而自己也绝不做难以容忍儿女的将来平平凡凡的父母。
雷夫?艾斯奎斯是当今美国备受称赞的中学教师。他来到中国与众多中国同行对话时,多次强调:
我们要培养善良的学生……
如果我们希望他们将来成为善良的人……
聪明不是那么重要,品格远比学习成绩重要,正派、得体远比考试得高分重要……
雷夫明白,善良是人之良好品格的第一块基石。如果没有良好的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