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中国人的迷惘 (2)(2 / 24)
的算得上是革命并且真有革命目的之大事件也不会发生。
“温饱汉不造反”——此古代常识也。
在古代,亦即农耕社会,温饱问题是国家首要问题,农民是国家主要人口。风调雨顺年景,农民的日子得以维持温饱不成问题。那样的情况下,纵有几百个陈胜、吴广大声疾呼,起劲号召,农民们也只不过以看“热闹”的眼看他们罢了。官府如许诺抓住他们有赏,农民是乐于干的。惰性乃包括人类在内的一切动物的本性,越高级的动物惰性越大。现代的人类较之古代的人表面看似乎是人人热爱工作的,其实骨子里是更缺乏劳动恒力的。现代人之所以追求现代,原本是希望现代能使自己少出力而多享受现代好处的。反而变成了工作的奴隶,只不过是事与愿违罢了。
故,既温饱,则懒得造反。造反是何等凶险多么得不偿失的事啊!除非只剩造反一条路了,否则图的什么呢?这点儿明智,中国农民早已具有。
“城里人不齐心”——说阶级也罢,论阶层也罢,总之城里人更是分出三六九等的人口,难以集中在一个口号之下,全世界每座城市都是如此。某一部分人为了达到某种诉求,暂时采取一致行动的事在中国是可能发生的,但表达诉求有别于革命。中国的城里人,现在看,尤其捏不到一块儿去了,因为都太聪明了。即使内心里有诉求,也大抵不会亲自加入到统一的行动中去。十之八九的人希望别人去行动,而自己大沾其光罢了。
故,今日之中国城里人,“意见党”分子是很有一批的。但这一“乌合之众”中,根本产生不了什么真正的“意见领袖”。某一时期“意见党”分子们会由于心理所需捧出一位,但过不了多久,便会被别的“意见党”灭掉,或者直接被自己曾经的拥戴者们灭掉。今日之中国城里人,精神上被领袖需要伤得甚深。不论年轻者、年长者,心理深层其实是排斥领袖的。在年长者的语境中,“领袖”一词已成“老词”,他们愿意用现代的“国家领导人”取而代之。而在年轻人那儿,拥戴谁崇拜谁信任谁是绝无长性的,是将谁当成一时所需的“精神玩偶”罢了。“精神玩偶”是要相陪着“粉丝”玩儿的。既不但要玩儿精神,也要玩儿互动之亲密关系。而玩儿精神,自然包括玩儿“不同政见”。在今日之中国,没点儿“不同政见”,也够不上“精神玩偶”的范儿啊!但“花无百日红,人无千日好”,一朝玩儿厌了,也自然首先是“粉丝”们玩厌了,于是双方面另逐新欢。“粉丝”不反目、不落井下石,对“精神玩偶”便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