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我的青春谁做主 (1)(12 / 23)
知日之已暮,并寝食俱忘之矣。
就这样坐了一天一夜,而此时在城里城外,却已经是侦骑四出,捕快到处乱窜,挖地三尺想把这个失踪者找出来。天明之后,搜山部队进入铁柱宫,才发现这两人仍然如泥塑土偶一样呆呆静坐,一动也不动。捕快上前,叫喊着王守仁:新郎官,别在这里发神经了,快点儿回家进洞房吧。
王守仁这才依依不舍地站起来,和老道告别。
临行前老道说了句话:珍重珍重,二十年后,当再见于海上也。
这个意思是说,老道早就知道王守仁是谁,实际上,他此来铁柱宫,正是为了等候王守仁。等候他干什么呢?是不是这两人前生有什么约定?
前生的约定未必有,这辈子的阴谋诡计却是少不了。实际上,这个突兀出现的怪老道,跟王守仁十一岁时在街上遇到的相士同出一辙,都应该是他爷爷花钱雇请来的。因为王守仁这个孩子太聪明,没人能够教育得了他,只好搞点儿玄玄怪怪的名堂,引诱着王守仁对圣贤之道产生兴趣。
天下父母心,就是这般让人感动。
牛人娄谅
新婚之夜,王守仁搞出失踪的怪事,史书上没有记载新娘子是否对他有什么意见,估计有意见也不敢提——不提意见他还要失踪,提了意见,他不高兴了,干脆来个人间蒸发,那新娘子岂不是惨了?
所以王守仁的婚后生活,仍然是琴瑟和谐,有甚画眉。史书上说,王守仁这段时间最主要的人生成就,就是练书法,并总结出来一系列的规律与经验。蜜月期间勤练书法,明摆着,王守仁对新娘子不是多么重视,但也有可能是他拿书法来掩饰自己幸福的蜜月生活,这个缺乏资料,不好多说。
新婚之年后,王守仁带着妻子,踏上了返回家乡余姚的路。乘船至广信,他拜访了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怪人。这个人有多怪呢?
英宗天顺七年,也就是公元1463年,这个人乘船赴京赶考,走到杭州却突然返回来了。人问其故,他回答说:这一次不能去,去了的话非但考不上,还会有大灾大祸。
听他说得煞有介事,可别是自己学问功夫不到,怕进考场丢人现眼吧?
不是他学问不够,而是他的学问太高。就在这一年,会试的贡院突然起了大火,举子们被烧得屁滚尿流,号啕大哭,烧死烧伤无数。只有这个人先知先觉,逃过了一劫。大儒黄宗羲的解释,是说这个人静久而明,心里沉静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