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升级,做父亲(7 / 10)
或许他们更是委屈难耐。
“为什么我一做作业,
爸爸妈妈就变得凶神恶煞?”
“为什么是否做作业还需要家长签字?
搞得我像个犯人!”
也许当初流行这一做法的目的在于家学联动,
共同督促孩子学习,让家长也掌握学习的进度,
出发点是好的。
可是,尚且不论是否增加了家长的负担,
这样做真的对孩子好吗?
做作业,做手工,
其责任主体从孩子变成了“家长+孩子”,
削弱了孩子的本该承担的责任。
“反正爸爸妈妈帮忙。”
时间长了,孩子容易产生依赖心理,
往深里想,学校推行这样的制度,
家长被迫贯彻,是对孩子深深地不信任,
从效果上说,
也削弱了孩子在学习上的积极性和内生动力。
对此,最近浙江一所学校叫停了家长签字的做法,
校长说,“批改作业是老师的基本职责”。
这项举措令家长拍手叫好。
做父母的是否也可以学学这所学校,
尝试相信孩子,解放自己呢?
曾经接诊过一名青春期的孩子,
因为考前焦虑而来。
在咨询中发现,
孩子对父母怀有很大的敌意。
他的母亲是全职太太,
自小学开始就一直陪着他做作业,
为他操心生活中的各种细小的事情,
到了他上初中,本来可以选择寄宿学校,
但是因为妈妈担心孩子吃不好睡不好,
还是放弃了。
孩子呢,因为不能脱离爸爸妈妈的地盘,
对此事意见很大,
之后就在行为和语言上与父母产生很多冲撞。
因为父母长期担任监督员和替代者的角色,
孩子自我管理的能力并不是太强,
遇到学习上的困难的时候,虽然想做好,
但是常常事与愿违,因此变得特别焦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