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意外化解(13 / 15)
然而不知为何,她越是在意结果就越紧张,原本自己虽然慢些,但总能予以回复,可一紧张,她的头脑就一片空白,于是工作效率越来越低下,成单率也越来越低。
“老师,我感觉自己好像中了魔咒一样,我挣扎了三年,真的累极了,我不知道自己哪里错了,老师,你能帮帮我吗?”
一个寂静的夜晚,巧儿在网络的另一端向我说起了自己的过往,听的出来,她的自我效能感和自我评价都很低,并且糟糕的是,她的成就事件和成功体验几乎一片空白。
我意识到,这位姑娘目前处于“低自尊水平”阶段,不能单纯地按照传统的职业咨询方法进行推进。
根据社会心理学的相关理论,自我概念中,有一个自我评价的部分就是自尊,它涉及到个体是否对自己有积极态度,是否感到自己有很多值得骄傲的地方,是否感到自己是成功的和有价值的。
而一个人的自尊水平,则直接影响到一个人的存在感。
詹姆士在《心理学原理》一书中提出了一个自尊的经典公式,那就是:自尊=成功/抱负。
这个公式揭露了这样一个规律,那就是一个人的自尊不仅取决于成功,还取决于获得的成功对个体的意义。
如果一个人有成功体验但却感受不到价值和意义(例如考试作弊得了高分),或者一个人抱负很高但在成长过程中缺乏成功体验(比如壮志难酬),都会导致低自尊的出现。
通常说来,一个成年人出现这种情况,通常和TA成长过程中的家庭亲子关系以及成长环境密切相关。
当一个人存在感弱、自尊水平低,可以从这几个因素入手分析:
1、家庭亲子关系。
巧儿的父母在她童年的时候拼命赚钱,将巧儿寄养在姨妈家,身边的大人经常和她灌输“爸爸妈妈不要你了”这样的话,与此同时,巧儿很少能得到父母的关注、回应和慈爱,这就导致巧儿的内心敏感而脆弱,安全感方面受到了严重的破坏。
2、选择参与和扬长避短。
上小学的巧儿有一回鼓起勇气,尝试参加了学校的运动会,但可惜的是,她不擅长跑步,只得了最后一名,这是她第一次想要融入这个集体,但这个活动没有能够让她获得成功体验,反过来让巧儿感到自己很失败,就更没有勇气主动融入集体了。
3、社会比较中的坐标系。
由于巧儿自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