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意外化解(10 / 15)
就拿阅读来说,很多人都知道阅读是一件有益处的事情,可是真正养成长期阅读习惯的人却不多。他们或者从未拿起过书,或者读了几本之后就不再读了。因为他们心里很怀疑:读书真的有用吗?我读过一些,为什么我感觉不到用处呢?我有必要花这么多时间阅读吗?多结交人脉,或者学点别的东西,会不会更有帮助?
如果说“知识过载”给了我们一个自己正在“高效快速学习”的错觉,那么态度层面的顾虑就给了我们心安理得不实践的理由。
对于没有立竿见影效果的东西,他们会半信半疑;对于和原先想法或做法冲突的内容,他们会下意识的抵触、否定和批判;对于不能轻而易举做到的事情,他们则自我怀疑:我也能做到吗?我恐怕做不到吧?
这些态度问题削弱了改变的动力。
可是你犹疑徘徊的时候,别人已经跑远了。就像我那些朋友还在怀疑看书到底有没有用,我已经靠大量阅读,做了一个读书类公众号并收获一批粉丝,靠大量阅读然后输出,写了一本书。
对于这一点,《说到做到》的作者建议,抱着积极开放的心态去尝试,不要过早否定信息、知识、观念、方法的价值。对于知识和观念,采取“绿灯思维”,始终带着一种“我怎么样才能用到这些”“我学会了,生活会有什么改变”的心态来学习。
在态度问题上,另一个重要的方法也是重复。你一时无法接纳一个新观念,但如果你从不同地渠道重复地学习这个观念,它就不再是个新观念,它很可能变成你思想的一部分。有时候你无法接纳一件事,不是因为你熟知,而是因为你认知还不够深刻。
多数人低估了“知道”和“做到”的距离。
上两个层级的改变都发生在脑子里,它们很重要,但是还不够。
因为学习不只是在脑子里完成的过程,只有当你真正将自己学会的东西变成实际行动时,你才算在真正地学习。所以从“知道”到“做到”,第三个层次的转变是行为层面的转变。
多数人低估了“知道”和“做到”之间的距离。
我最近写了一篇很受欢迎的文章《始终要在言语上胜过别人,是我见过情商最低的行为》,认识到始终要在言语上胜过别人是个很糟糕的沟通习惯,并且认识到自己存在这样的毛病,是远远不够的。
这并不意味着,你改掉了这个习惯。接下来,你还要有意识地观察自己在生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