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必有我师(4 / 8)
白给你钱和怜悯;别喊累,没人能一直帮你分担;别流泪,大多数人不在乎你的悲哀。
或许刚开始哭穷,愿意亲近你的人会给你钱和怜悯,但一般到最后都是绝望的离开。哭穷的人始终有穷的理由,把压力挂在嘴上,无非是自己不想努力就能换来舒坦。
三个女人一台戏,宋太平知道以石茗烟的阅历,再讲上几个小时都没有丝毫难度,但现在已经临近上班时间了,只得再次拿出一节手机梦工场的培训课程,来结束这漫长的聊天:
在过去的几年中,新药研发临床医生注意到一个趋势:越来越少新的止痛药物能通过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这是测试药物有效性的黄金准则。在这些试验中,不论是医生还是病人都不知道谁服用的是真正的药物,谁服用的是安慰剂药物。在试验结束时,研究人员则会将两组试验结果进行比对。如果实际服用药物的人比服用安慰剂的人表现出显著改善,则表示这是值得开的处方药。
当研究人员开始仔细研究止痛药物的临床试验时,他们发现在11年前,平均有27%的患者(只针对艾玛国患者)报告说相比于辅助剂,新的药物能减轻疼痛。而到了4年前,这个数字只有9%。
麦吉尔大学的疼痛学研究学者 Jeffrey Mogil 解释道,这个数字并不意味着药物的效果越来越差,而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辅助剂的作用越来越大。而且这种辅助剂效应的增长趋势不仅出现在止痛药物上,在抗抑郁药和抗精神病药物研究方面也显示同样在增长。
辅助剂,源自于拉丁语“我会好起来”的意思。在 Mogil 看来,辅助剂效应是所有科学中最有趣的现象,因为它刚好处于生物学和心理学的分界面上,并且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我们所看到的药物广告、与医疗服务人员间的互动、再有临床试验的长度等等都可以产生影响安慰剂效应。
在过去的15年里,科学家们一直在非常详尽地研究这个复杂的问题,例如他们发现糖丸的作用比我们想象中还要更奇怪、也更有用。对辅助剂的研究也让我们对一些如针灸和灵气一类的另类疗法产生新的理解。并且之后也可能因为安慰剂效应而减少处方止痛药的剂量,来解决一些实实在在的问题,如目前肆虐艾玛国的阿片类药物危机[1]。
更有意思的是,科学家认为,既然发现我们不能将药物从辅助剂效应中分离开,为何不将其用于帮助我们呢?
辅助剂效应是一系列的复合心理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