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3 / 17)
绍他参加了近卫文麿一伙重臣派的圈子。近卫、冈田一伙本想发起一个“倒东条”的运动,赶走东条英机,谈判一个体面的和平。谁知美军的时间表赶得太紧,六月十五日抢攻塞班,七月六日全部占领。东条鼓吹的“绝对国防圈”被打碎,包括东京的全国大城市和工业地区都置于B—29的轰炸圈内。从开战前,东条就鼓吹的坚守外围岛链作为“不沉的航空母舰”的战略破产了。“绝对国防圈计划”也无人提起。近卫文麿想办而未及办的事,美国人替他办到了。
东条进行了最后的绝望挣扎。他四处奔走,企图加强内阁,赶在近卫之前,树立他的绝对控制权,但为时已晚。从天皇、皇族、重臣、财界、官僚到军内外的各种势力已经结成联盟。东条四处碰壁。天皇——木户内大臣方面提出以包括近卫在内的重臣入阁,建立“举国一致内阁”作为新内阁的绝对条件。然后,重臣们又一致拒绝入阁,终于把茕茕孓立的东条英机赶入了绝路。七月十八日,东条内阁宣告总辞职。东条本人还在梦想天皇重新敕令他组阁,或者起码保留陆相。没料到天皇根本不理睬他。铁杆统治派的新任参谋总长,原关东军司令梅津美治郎大将,不但拒绝东条留任陆相,还以东条“既然辞去首相和陆相,那他享受的以天皇特旨列入现役的规定也失去意义,东条应列入预备役”为名,把东条打入非军人的冷宫。墙倒众人推,作为太平洋战争发起人的东条英机,现在已经成了平民百姓,只等着盟军胜利以后把他送上绞刑架了。
本来被认为是顶天立地的东条,就这么快地失去了权力和地位。也用不着清冈正照等人去暗杀他,他在政治上已经死亡了。
东条内阁辞职以后,倒阁运动的发起者们认为现役军人寺内寿一、畑俊六等人都是东条派的骨干,不宜出任首相。近卫等人走到台前,尚嫌过早——实质上近卫也没有解决战争的良策,他既无法控制军部,又不能打美国人的算盘——只有选择一个过渡性的内阁。在朝鲜担任总督的双手沾满朝鲜人血污的小矶国昭被推荐出来组阁。小矶也好,其他任何人也好,都挽回不了大局。盟军的胜利不言自明。“大日本帝国”自日清战争以来半个世纪的疯狂扩张,终于寿终正寝。哪一个阶级、哪一种势力、哪一个人也挽救不了天皇制军国主义的命运。只有等待战争的结束,一切才会从头开始。这个“头”究竟从哪里开呢?
或许这个问题才有研究的价值。
政治运动啦,军事战略啦,突然一下子都成了身外之物,没有意义了。日本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