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宰相飞头去和戎 (1)(10 / 23)
为主将。
与南宋的三路北伐军针锋相对。
战事全面铺开,南宋诸将的攻击欲望空前强烈,出现了不等主将下令,就带兵冲向敌城的状况。这位激情哥是中路主将之一的皇甫斌,他带了一千多个大兵就去攻击河南重镇唐州。看这个数字,大家的第一反应是又一位毕将军出现了。
实战结果是:皇甫将军没见到唐州城,他先败于支池河,再败于方城,之后觉得兴致阑珊,就直接打道回府,哪儿来的回哪儿去。
后来总结他的失败原因,发觉是他的幕僚们太奇葩了。这帮人是皇甫斌的激情来源,自从开战以来,每天的宣传不断,让金军在一个月前就知道了皇甫斌可能攻击的方向。至于为什么会这样,实在是职业的问题。
这帮幕僚是一群优伶,也就是戏子。
戏子误事。皇甫斌痛定思痛,恢复了正常。他下令属下的曹统制率步骑数万人分路攻击重镇蔡州。攻击方向正确,兵力部署靠谱,眼看可以打一场正规战斗,却没料到运气突然变差。途经溱河,正好河水大涨,把桥淹了。
中路攻势停顿,轮到东路主攻战场表现。东路主将是原副殿帅郭倪。此人不是戏子,不是票友,他学问很高,爱好三国。
每次他喝酒,都会歌颂诗圣杜甫,高声吟唱诸葛亮的名作《蜀相》。旁观的人闻弦歌而知雅意,一起高声称颂:“您和诸葛亮是一样一样的……”
这导致他的病越来越重了,时刻觉得诸葛亮上身,当战争开始时,他宴别先期出发的军需官,说的话是:“木牛流马,就劳驾足下了。”
毕再遇拿下泗州,进驻帅府,时值盛夏,他本人和来客的扇子上都题着《蜀相》里的最经典句子:“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南宋诸葛亮很快展开行动,他命令自己的弟弟池州副都统郭倬、主管马军行司公事李汝翼移师西北,合攻宿州(今安徽宿县)。
了解隆兴北伐的人都知道宿州的重要性,它是宋军出两淮入金境必须攻克的第一座重镇,更是插入金国腹地的桥头堡,拿下它、守住它,北伐才有成功的可能。
李显忠只拿下了它,并没有守住,所以才功败垂成。
这支北伐军分成了三个梯队:第一梯队的先锋是勇将田俊迈,他率领步、骑二万作为箭头率先出发;他后面是镇江都统制陈孝庆;再后面是郭倬、李汝翼两部,他们的兵力在五万之上。综合来看,除了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