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英雄的黎明(14 / 19)
应,有一点点迟疑而已。李纲曾经亲历战阵,挽救过第一次东京之险,阻止靖康之难的发生;赵鼎做过什么,他的主要功绩之一是第二次上台之后,把国都从建康迁回临安,宋史的评价是“此举意义无比重大”,因为他让赵构安全了。
再次活见鬼,那时发生了淮西兵变,郦琼带人投靠刘豫,什么事都发生在长江北岸,跟南岸有什么关系?南宋所面临的最大危险也只是空虚。而迁都临安,是战略上的后退。从那一刻起,南宋朝廷就选择了以议和为主的执政方针。
赵鼎是个接近投降派的议和派,提勇于卫国什么的,真是让人呕吐。另一件事有助于人们看穿这人的本质,那就是他死前所写的一句诗:“身骑箕尾归天上,气作山河壮本朝。”
箕尾是二十八星宿中的二星,相传商代武丁帝中兴时的名相傅说死后,灵魂骑跨在箕宿、尾宿之间。赵鼎以此自比,觉得自己是宋代的傅说,并且,他一生所为,把南宋搞得很强大。
呕吐,这就是赵鼎的本质。
这个世界有个很好玩的现象,越像什么的,其实就越不是什么。看大款,个个低调;看高官,每人都面带微笑;看真正的作家学者,一个个不修边幅、随意自然。越是奇装异服的,越是初入行的小毛蟹。
赵鼎把自己比作傅说,把自己比作山河,只能显得自己浅薄无聊。他没像傅说那样中兴过国家,更没有任何辉煌事迹来激励后人、彰显气节。甚至,连他的死,都是懦弱的。
因为同样是流放,胡铨能一直挺到秦桧死!如果说赵鼎的一生还有什么警示后人的东西的话,那就是他的可悲下场。
“当罪恶滋生时,同流合污和漠然视之都是错的。”
赵鼎玩清高、不抵抗,造成了他个人的悲剧,更让民族一起受害。他根本就不知道政治是什么。伟人说得好,政治不是请客吃饭,没有什么客气可讲!
赵鼎之后是吕颐浩,再之后是李纲。这两位秉性刚烈的前首相被秦桧隔离在临安城外。李纲不去说了,他永远都没有靠近赵构;而吕颐浩哪怕进了临安城,病得快死了,挺在宫外整整七天,都没能见到赵构一面。吕颐浩在半年之后就去世了。李纲的时间还要长些,他有幸亲眼目睹了一些他所坚持的东西。我相信,李纲死时有当年伍子胥的心情。
时光飞逝,很快,宋绍兴九年(公元1139年)到了。这年三月,金国真的把开封城、河南等地空了出来,允许南宋官方进驻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