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1 / 5)
新帝是一位勤政的君主陛下, 每天的早朝从未有过缺席,几乎他的一天都在和政事打交道。他是一位让臣子看得见希望的帝王。五年来, 勤于朝政的君臣们之间也偶有些小摩擦, 但总能在最短时间内找到一个君臣之间的平衡点,只是这一次, 朝堂上第一次出现了僵持不下的场面。
前国相的门徒孙尚书在朝政处理结束, 瞧着时间该退朝时,举着笏站起来, 深深一鞠躬,口中高呼:“启奏陛下!”
宣瑾昱微微颔首, 只当是有何要事, 示意他说。
孙尚书站出来后, 高举笏板,口中朗朗道:“陛下大选,乃天下大幸, 然陛下则只择其一,还是直接立后, 臣以为,册立天下母为大事,陛下此举草率了些。”
“臣附议!”
又一个侍郎站出来掷地有声道:“听闻方氏女不过年十四, 尚且年幼,如何堪当国母重责!”
宣瑾昱听着听着,听出了些味道,他也不急, 透过冕旒看着殿下当中站着的几个大臣,不急不慢道:“哦?还有谁有此意?”
听着陛下的语气不像是很反感此事,又有几个大臣犹犹豫豫站了出来,迟疑了下,躬下腰道:“禀陛下,孙尚书所言甚是,天下母当是重任,方氏女十四,的确难以肩负。”
“陛下,不光如此!”又有个大臣语气激愤道,“臣听闻这方氏女仿佛有些流言,作为国母,当为天下女子表率,臣以为方氏女,无法做的了这表率!”
宣瑾昱手指微微一曲,在他面前的案面轻轻敲了敲,似笑非笑看着下站的几个大臣,不紧不慢问:“认为方氏女不可为后的,还有别人么?”
又有两个大臣往出站,后头一个慢了一步的被旁边的大臣一把死死揪住衣服,不动声色朝陛下的位置努了努嘴,后头的那个愣了愣,僵硬着坐了回去。
只剩下了一个站出来的大臣,他躬了躬身,说道:“禀陛下,臣也是此意。方氏女不光年幼,有些流言,而且她是方侍郎的嫡妹,单凭这一点,臣就无法赞同她可为后。”
“是啊陛下!”前头那个陈词激昂的大臣扫了眼巍然不动的方令贺,苦口婆心对宣瑾昱说道,“方侍郎年轻有能力,不过二十许就做了侍郎,臣对此无话可说。可是方氏女,一个十四岁的小丫头,她凭什么做皇后,就凭着是方侍郎的妹妹么?那臣到觉着,苏国相家的小孙女比起方氏女要更合适的多!”
被点了名的方令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