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7 / 11)
这么过来的,可拿出去卖钱就不成了。二来,做吃食买卖太苦了,支个摊就得风吹雨打,租个铺面又担心亏了本钱。
幸好,她还有一手裁缝手艺。以前家里又穷又苦,爹妈哥哥们都下地去了,她就算是家里最小的那个,也不可能闲着,除了跟最小的四哥一起做功课外,家里零碎的像喂鸡、洗衣这种事儿,都是他俩做的,四哥心疼她,能干的都帮她干了,她就学了手缝补活儿,多少也能帮着分担一些。
后来嫁了人,生活条件好多了,可也没到可以随便买成衣的份上,加上她本人就是卖布的,自然是扯布回家做。谈不上做得有多好,毕竟她啥款式都不懂,只能仿着大众货来做,可总算针脚不错。
及至下决心开店后,她就通过关系弄些了料子,不要票,只要钱就能买了,又把家里的缝纫机搬到了店里,平时除了卖布,还兼卖一些自个儿做的衣裳,当然也接受订做、缝补之类的活儿。
还真别说,生意挺不错的,除了第一月没赚到啥钱外,之后倒是逐渐稳定了下来,基本上每个月扣除房租电费,能结余个五六十块。
再后来,她那俩大侄子衣锦还乡了……
又到年关时,宋菊花热情的招呼着客人们,介绍了店里的新货。她这铺子已经不算是裁缝店,而且早已不再卖布了,早在几年前,强子和大伟回来后,没过多久就给她弄来了一批南方的时兴服装,一件两件的,款式新颖不说,料子还挺好,关键是价格便宜到叫人咂舌,她靠着那几批衣服,迅速占领了县城的服装行业,而且专卖女青年的衣服。
这是当然的,二十岁左右的女青年,很多都还没结婚,可她们已经从学校毕业了,有工作赚工资,正是手头最宽松的时候。偏偏,这个年龄段的姑娘都爱美,有些是天性使然,有些则是想打扮好了能找个好对象。甭管理由是啥,反正买起衣裳来,半点儿都不心疼钱。
凭着优质的货源,以及抢先夺下的市场份额,宋菊花很快就租下了隔壁两间铺子,更在今年年初,趁着县城里大规模的房改政策,一举买下了自家三连铺面,以及对面的零散几个铺子。
现在,她已经不靠强子和大伟给她从南方送货了,而且在那俩的牵线搭桥下,认识了好几个南方服装厂的老板,直接从老板手头上进货,方便省事不说,也更加及时,毕竟强子和大伟还有自己的事情在忙,又不是一直待在南方的。
唯一叫她觉得遗憾的是,她已经好久没瞧见她妈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