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奔丧(上)(3 / 4)
书,黄子澄则从翰林院编修升到了太常卿,年轻的建文帝对二卿极其重视,二人此刻已经成为新皇帝的左膀右臂,同参军政国事,先皇遗诏中那条不准诸王进京奔丧,与王国军队一听朝廷调遣,便是出自齐泰之意。
这些天来,建文帝朱允炆每日早朝之后,都要在乾清宫召见齐泰与黄子澄,讨论治国之道与用人之道。新皇帝迫不及待的想要表现出于洪武朝的吏治严苛之区别,突出仁政的特色,尤其是在广求人才这一点上。这一天,建文帝将吏部送来的一本花名册递给黄子澄,黄子澄接过花名册,与齐泰一起翻阅,忽然间听闻黄子澄惊呼道:“这位希直先生,可是旷世奇才啊!”
朱允炆见黄子澄如此推崇此人,便好奇地问道:“这位希直先生,是何许人也啊?”
只听得黄子澄娓娓道来:“回陛下的话,此乃汉中府教授方孝孺是也!此人学识深厚,出自景濂宋公门下,乃是一代大儒也!可是说来也是奇怪,先皇在位时,希直先生曾两次被荐入京,蒙先皇召见,先皇知其是人才,却未重用之……”
“哦?这是为何?”朱允炆听闻此言,甚是不解的问道。
“此事说来话长,先皇曾称其,当老其才,以礼遣还,第二次又称,今非用孝孺时,便授其汉中府教授之职,日与诸王讲学不倦。”黄子澄缓缓道来。
朱允炆听闻,心中不觉一喜,便继而追问道:“那此人现在可在汉中府?”
“非也,非也,蜀王闻其贤才,已聘其为世子之师,不仅以礼待之,还亲自为其书屋提名为正学。”黄子澄摇头晃脑地回道。
朱允炆点点头道:“十一皇叔本就尊儒好学,素有蜀秀才之名,他看中的人,绝对错不了,那劳烦黄爱卿,速速请这希直先生入京来辅佐朕吧!”说罢他心中便暗暗想着,过去洪武皇帝重武轻文,许多人才原就是被漏掉了,这位方先生既然是当世大儒,必定能辅佐他成就一番太平天下。
正当君臣三人讨论方孝孺之事时,只见随堂的太监小心翼翼进来禀报道:“陛下,淮安府来了一位通判,说有急事要请奏陛下。”说罢便呈上来一封密折。
朱允炆向来没把齐泰与黄子澄当做外人,便当着此二人的面打开了那密折,他起先还甚是疑惑不解,可看了那密折上所奏之事,顿时脸色大变,惊慌失色,重重地把那密折摔到了龙案上。
黄子澄与齐泰见年轻的皇帝恼怒至此,心中甚是不解,却有不好意思相问。这时只见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