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殖民地世界的民族主义起义 (1)(12 / 22)
取联合行动对付里夫人,其中包括从陆路和水路封锁里夫领土,以阻止军火走私。不过,克里姆最初的进攻就未能取得胜利,这意味着他灭亡的开端。法国和西班牙的资源合在一起占有压倒的优势,因此,里夫人的最终失败是不可避免的。
到1925年秋时,6万里夫军队所面临的是28万法西联军。这种力量悬殊实在太大,尤其是自克里姆在法国人的后方举行全面起义未获成功以来。冬春两季,克里姆遭到了一连串的失败,直到1926年5月27日他宣布投降为止。他被流放到印度洋上的留尼汪岛。克里姆虽未能赶走法国人,但他的功绩已唤醒了整个马格布里,激励着别世纪测年代成立的各民族主义党派;这些民族主义党派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成功地为自由而战斗。
四、波斯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不久,波斯已被划分成英国和俄国的势力范围(见第十四章第四节)。大战爆发后,国王宣布了保持中立的官方政策;由于他缺乏力量实施这一政策,这个国家的北部地区不久便被土耳其和俄国军队占领,南部被英国侵占。波斯政府的权力几乎没有超出首都郊区。这场大混乱十分严重、普遍,因而促成了1918年的饥荒;据估计,在这场饥荒中,有2O0万人饿死。人民大众的生活水平低得惊人,这一点在一位外国观察家的报道中得到暗示。他说:"毫无疑问,1918年饥荒所带来的不幸由于那些拥有最高权力的人的操纵而大大加重。"
大战结束时人们发现,由于俄国人忙于革命和内战,英国人控制了波斯大部分地区。英国人决心维持这种控制,一方面是因为波斯对保卫印度的重要性,一方面是因为英波石油公司的石油开采地;这些石油开采地对帝国海军的极端重要性在大战期间已得到充分证明。因此,英国人通过重金贿赂,诱使波斯总理及其两名内阁成员于1919年8月9日签订了一个协约;协约规定:提供一笔贷款,修订关税税则,向政府各主要的部提供英国顾问,提供英国军官以组建宪兵队,重建军队和敷设一条铁路。这些条款显然对英国极为有利,因而许多人担心,战前两大强国的控制这时会为一大强国的控制所取代。经过多次辩论后,波斯议会拒绝批准这一协约,协约失效了。
其时,俄国人并没有闲着。1918年1月14日,他们通告废除1907年的《英俄协定》及其"之前和之后[沙皇时期」以任何形式限制和约束了波斯人民自由、独立生存的权利的一些条约&qu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