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移居邺城,曹操迈出代汉自立的第一步(10 / 23)
律还是朴实无华的。
曹操终于能大模大样挺直腰板号令中原了,他满脸孤傲坐于堂上,听着新旧属下汇报着好消息,这种满足感实在太舒服了。
此时此刻在堂上如履薄冰连连叩拜的不是别人,正是那位叱咤一时的黑山军统领张燕,他终于带着百姓们走出了深山老林,拜服到曹操脚下。据说此人原本姓褚,身形矫捷精于骑射,故而绰号叫“飞燕”,因秉承大贤良师张角的教义故而改姓张,此人当年拥数十万农民军,攻城略地驰骋疆场,与袁绍、公孙瓒斗得不可开交,也算得一时之雄。不过现在跪在曹操脚边却像个怯官的老农,再也提不起昔日英气来了——天下总共十三州(十三州者,司隶、冀州、青州、幽州、并州、兖州、徐州、豫州、荆州、益州、凉州、扬州、交州。至建安十一年,曹操占有司隶、冀、青、并、兖、徐、豫七州,而幽州被其控制大半,凉州马腾、韩遂等名义上属于朝廷管辖,扬州在长江以北的地区也被曹操涉足),曹操自己就坐拥黄河南北七州之地,势力还涉及到西凉、江淮、幽燕,这等威力普天之下何人不惧?
“明公颁布政令,改易袁氏苛政。每亩只缴四升田赋,河北能逢宽仁之主,又有气壮山河之军,我黑山百姓焉能不降?”张燕这番话虽然是溢美之词,但也算扪心无愧。黑山农民军名义上还有十万人,其实大部分是老弱妇孺,真正能上战场的不过十之一二,已算是苟延残喘。如今租税降到这么低,谁还造反呢?更重要的是曹操与袁绍对待农民军的态度截然不同。除了黑山外,当年活动于河北的农民军还有刘石、青牛角、黄龙、左校、郭大贤、李大目等大大小小几十支队伍,都被袁绍剿灭了,当真是尸骨如山血流成河。可曹操对待农民起义却不是斩尽杀绝,固然他是想保留这些人口种地供粮,但毕竟与农民军的关系是结怨而不结仇。所以张燕誓死不降袁绍,却可以接受曹操。
这会儿曹操完全一副胜利者的姿态:“昔者天下昏乱仁德不兴,袁绍暴戾残害百姓,逼得人没办法才造反。你今来降那是从善之举,老夫上表朝廷任命你为平北将军,加封安国亭侯。”
官是不小,侯位也挣下来了,不过有无实权就另当别论了。张燕叩头谢道:“多谢朝廷宽宏、曹公栽培。我身为黑山百姓之首,能为这十万饥民寻条生路就已经很庆幸了……不过在下还有一不情之请。我那家眷妻儿久在深山,家乡真定县也没什么产业了,还请曹公再开洪恩,准许我家小到许都安家,让他们享享富贵吧。”
此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