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围城打援,曹操赶跑了袁尚(6 / 14)
“不用着急。”曹操回望城上,“他既然派李孚进城,必是想约会审配里应外合夹击我军。进去就还得出来,你等各归营寨留心把守。老夫亲自在此坐镇,我就不信千军万马抓不住一个李子宪!”郭嘉却摇头不已——当年官渡之战,李孚能偷过豫州直奔南阳,眼前这连营又算什么?人家既然敢进去,想必就有把握出来。
众将领命而去,曹洪却不肯走,又建言道:“袁尚此来兵势甚大,我军四散包围力量分散。军法有云‘归师勿遏’,不如暂且闪开道路让袁尚进城,咱们再回师力战,将其一并困入城中。”
“不忙,”曹操冷笑道,“且令斥候再探详情。”
曹洪有些着急:“袁尚兵马离我军只有三十里了,倘若……”
“老夫自有主张。他远道而来不可能马上动武,况且约定之人也未出城,等探明了动向再说吧。”
曹洪怏怏而去。有人搬来张杌凳,曹操在辕门内大摇大摆一坐。中军将士列阵于门外,一个个守在沟边拉弓搭箭,只要李孚出来立刻被射成刺猬。而且为防止敌人大举突围,军令早已传到各营,沿壕沟一周四十里,每处关卡都做好准备。
三军将士严阵以待,约摸过了一个多时辰仍不见敌人动静,可派去探听消息的斥候却似流水般跑回来禀报:
“袁军离城二十五里!”
“袁军离城二十里!”
“还有十九里……”
不论来人说什么,曹操都是一句“再探!”便打发了,直到天色渐晚灯火初明之际,有人来报:“袁尚大军停于十七里外的阳平亭,准备安营立寨。”
曹操的脸色倏然凝重,竟从杌凳上站了起来,把那个报事的斥候叫到眼前亲自嘱咐:“阳平亭是官道大路,侧面有西山滏水之险,你再去仔细探查,袁尚是在大路扎营还是凭借山势扎营,回来速报我知!”
那斥候领命而去,曹操却渐渐紧张起来。他再也不坐了,在辕门处绕来绕去,时而絮絮叨叨自言自语,时而双手紧握作祈祷状。又过片刻忽闻接连几声巨响,邺城南面凤阳、中阳、广阳三道大门竟同时打开;曹军早就铆足了劲头,可是未及放箭所有人都呆住了——出来的不是李孚,也不是袁军,而是数不尽的百姓!
城池被困五个多月,断粮已久,这些百姓早就饿疯了,全都面黄肌瘦骨瘦如柴,出了城门以为死里逃生,像三股洪流般推推搡搡往外涌。有的举着白旗高喊投降,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