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7章 步步推进(3 / 4)
家没有名目繁多的徭役,没有令人怨声载道的农税,仓库里有吃不完的粮食,这所有的一切共同促成兰芳人口的大爆发。
秦致远不把工作重心放在生孩子上面,秦致远的任务是为兰芳国民开拓更广阔的生存空间,所以听到陈康健的解释后,秦致远稍加思索就马上拍板,和杨德山联系,从埃及雇用人手建设撒丁岛。
杨德山创建劳务输出局的初衷就是这个,西部省的需求也算是帮了杨德山的大忙,埃及人有了工作,生活有了希望,也确实没几个普通人把“苏丹”这个名称当成是一个多么事关生死的问题,于是当天埃及劳务输出局就给撒丁州回复:在一个星期之内,埃及可以为撒丁州提供超过三十万劳动力,一个月之后,这个数字可以增加到五十万。
五十万人,这相当于现在埃及国内将近十分之一的人口,由此可见杨德山面临的困难有多大,这么多的人没有生活来源,确实是需要外部力量的帮助。
兰芳从埃及每雇佣一个人,要付给埃及政府五个英镑的中介费用,同时每个月埃及政府要从这些工人的工资中抽取一部分作为管理费用。五个英镑虽然不多,但架不住人多,一下子就是几十万人,对于埃及政府来说也算是收入不菲,更何况还有后续源源不断的收入,这对于现在饥寒交迫的埃及政府来说很重要。
秦致远并不在乎这些费用,虽然折合成兰芳元,一次性就要付给埃及政府近千万元,但和节省的时间比起来,秦致远更愿意用金钱换取劳动力,这对于秦致远来说同样重要。
埃及政府和兰芳政府达成协议之后,这个协议还是吸引了大范围关注,其中主要关注的是民国政府和印度政府。
要说目前的全世界,人口最多的还是民国,然后就要数印度了,说到劳动力输出,怎么算也轮不到埃及人。
张雨亭听到这个消息后最迫切,马上和陆徵祥联系,表示民国也可以组织劳动力进行输出。
兰芳虽然在持续从民国移民,但对于很多华人来说,终究还是故土难离,很多人不愿意背井离乡寄人篱下,虽然兰芳移民局组织了很多已经移民兰芳的华人回到家乡现身说法,还是有很多华人不愿意加入移民队伍。
不愿意移民,并不代表不愿意出门打工,说到底还是没有逼到份上,如果连饭都吃不起眼看就要饿死,也就顾不上什么离乡不离乡,民国国内从来都不乏流民,这些人都是祸乱的根源,必须要让他们安定下来,社会经济才能缓慢恢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