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秦王之尊(廿二)(11 / 15)
随后,王建把那些经常惹事生非的干儿子叫来,训戒道:“你们都是跟我从白骨堆中爬出来的,我不会有负你等,入城之后,保你们的富贵荣华。但有一点,绝对不许掠劫百姓,敢犯吾令者,斩!”众儿要的就是富贵,大喜:“如父命!”
王建率军进入成都,分兵控制城中,然后居府议政,王建成了名副其实的“西川王”。陈敬瑄失势若丧家狗,只好伏拜王建脚下,摇尾乞生。王建把陈敬瑄打发到雅州,随其子雅州刺史陈陶过活。
陈敬瑄侥幸保住条小命,想从此金盆洗手,退隐江湖。可惜王建并不想给他这个机会,陈敬瑄怀着对下半生人生的憧憬上路,走到三江(今成都境内),被王建派出的杀手做掉了。
而王建的“前义父”大太监田令孜低下三四的在王建手下混日子,反正田令孜有奶便是娘,跟谁都一样,就差拜王建为干爹了。但王建早就看田令孜碍眼,数月后,王建给田令孜扣上“私通凤翔李茂贞”的罪名,踹到狱中,扔给田令孜一匹帛布,让他自行了断。
田令孜长叹:“我好歹也呼风唤雨过,今日虽死,犹不能有辱我的身份。”教狱卒勒人之法,狱卒撕开帛布,绕令孜之颈,用力一勒,田令孜气绝身亡。田令孜也算风光半生之辈,没想到居然落得这样一个下场。
皇帝李晔拿王建也没办法,只好顺水推舟,成全王建。大顺二年(公元891年)十月,封王建剑南西川节度使,成都尹。王建从乡下一个偷驴贼,经过十余年的奋斗,从血海中拼杀出一路通天大道,做了封疆大吏,自中甘苦,外人很难体会。王建要说有什么优点,只怕是手段毒辣,行事果决,不拖泥带水。
不过话说回来,虽然王建做事不讲道德,但古往今来,真正成大事者,讲道德的又有几人?宋襄公倒讲道德,下场如何?兵以诈立,人以诈生,铁石心肠方才做得大事,菩萨心肠只能坏事,心不狠,做不稳。
后世薛居正评价王建“雄猜多机略、意常难测”。想在乱世中谋生存,就得有点手段,曹操奸雄过人,王建也是如此。主政西川后,王建收起以前的无赖性格,折节下士,对那些敢于直言的读书人大力提拔。唐末大乱,有头有脸的士族们多避难蜀中,听说王建善待读书人,都来找王建要饭吃。王建善待士人是出了名的,多留以重用。
王建虽是文盲,但他就喜欢和这帮读书人在一起聊天喝茶。没多久王建喝了一肚子墨水,成了“文化人”了。以前做土匪时可以花天酒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