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秦王之尊(十七)(11 / 12)
罪有应得,大概是无法驳得的,人们又议论李筠如何就不入朝辅政呢?有人说,李筠自知文不足以定国,打算向右相投诚。也有人说李筠只是看不惯崔胤,而罪状崔胤的诏书写得好,李筠感到满意,因此点到为止,不再侵扰朝廷威严。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不过后一种传闻,使得诏书的起草者,新任翰林学士、知制诰、左拾遣柳璨因此而名声大燥。
事实上,现实中的皇帝李晔是个多才多艺的人。他喜好书法,更爱好的文章。前宰相李溪就因为文章漂亮而深受李晔宠遇。李溪冤死后,李晔一直想再物色一位文章高手,有人推荐柳璨。
这柳璨出身河东柳氏家族,祖父辈公倬、公权、公器俱是名流巨绅。说起名相柳公倬,现代人知道的恐怕不多,但只要喜好中国书法艺术的,就没有人不知道柳公权了。柳体书法的唐末传人就是柳璨,这是得到历代书法界默认的,但由于柳璨的名声不佳,故后代推崇他的人就极少了。柳璨的书法在柳体的健俏中含有一种飘逸之美,其在世时,他的书法地位是长安城公认的,甚至不在“一代儒宗”的李右相“王右军遗风”之下。
但柳璨超出乃祖辈的地方更在于他的学问。
柳璨父亲早死,在这个庞大家族中成为寒门,受到望门的冷遇,于是立志为学,搬到祖上遗弃的别墅刻苦攻读。无钱买烛,燃松枝以继昼,终于有成,在年轻时写出学术专著《柳氏释史》,挑战史学名家刘知几的《史通》,受到当时学者的重视。又因文笔优美,常受人委托,代为撰拟一些实用文章。他妙笔生花,时事典故,信子拈来,被当时上流社会称之为“柳箧子”,中进士,历清职。李晔闻名召见,亲自考以诗文书判,样样精熟,大喜,当即以右拾遗的官阶充任翰林学士、知制诰,一步成为宫廷红人。
宣布崔胤罪状的那道圣旨,就是由柳璨拟文并缮写的,李晔因心情极度不好,根本未阅读,事后方重新拿出宣底认真一看,才真的佩服文章绝妙,竟把皇帝与崔胤的关系推得干干净净,不留痕迹。崔胤的罪恶也仅限于利用职权贪赃枉法,并不显露出与任何势力集团有利害冲突。似乎也正因此,李筠才放了一手,推言武臣不干涉命相大事,要李晔自主任命新相。
李晔心想大概李筠不会反对柳璨为相,就问翰林承旨张文尉:“朕欲用柳璨为相,该用何官阶。”
唐时宰相级别从四品至一品都有,相差很大,但拾遗官阶高的也不能超过正七品,连绯色服饰都不够格使用,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