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秦王之尊(十二)(2 / 6)
题一直是当时政治舞台上显著的一幕。在东西关系中,山东地位举足轻重。
“齐国的霸业?”刘遂凝一时还未反应过来。
“春秋战国之时,整个天下都在经历着深刻的变革。那些能顺应历史的潮流,变法自强的诸侯国常能称霸诸侯。”刘鄩说着,看了刘遂凝一眼,续道:“那些能从诸侯之中脱颖而出的强国,除政治上变法自强外,还须有地理上条件。‘春秋五霸’中,齐据山东,晋据山西,秦据关中,楚据江汉,都有地利上的凭恃。‘战国七雄’中,东齐西秦,南楚北燕,分立四方。山东之地,有低山丘陵,有东部平原,足以作为凭恃,所以,历春秋、战国之世,齐一直是东方强国。”
刘遂凝一时不知父亲这话意有何指,只能点头听训。
刘鄩的确有指点儿子的意思,细细分析道:“山东在春秋时为齐、鲁之地。大抵泰山、沂山以北属齐,西南属鲁。召陵之盟上,管仲对楚使说:‘赐我先君履,东至海,西至河,南至穆陵,北至无棣。’这便指出了齐国四境,也暗示出了齐国的地利。齐桓公时,周室衰微,诸侯兼并,戎夷蛮狄侵入中原。齐桓公任用管仲实行改革。齐国兵强卒练,国威大振。齐桓公遂以实力为后盾,打着‘尊王攘夷’的旗号,多次会盟诸侯,北服戎狄,南威荆楚,尊奉周室,称霸渚侯。齐桓公的霸业开‘春秋五霸’之先,也奠定了齐国作为一个大国的基础。
到了战国时期,诸侯之间的战争更趋激烈。田氏篡齐后,也积极谋求向外发展。周显王十二年,齐威王以邹忌为相,改革政治,加强武备,齐渐成东方强国。差不多与此同时,西方的秦国在商鞅的主持下进行深刻的变革,渐成西方强国。
战国初年,魏为中原霸主。齐秦两强崛起,对魏国的霸业构成挑战。齐国迫使原来向魏国朝贡的泗上小诸侯向齐朝贡;秦则争魏河西之地。魏国在齐秦两强东西夹击的不利形势下,自安邑迁都大梁,将目光转向东方,又与齐发生矛盾。魏因攻赵、攻韩而两度与齐发生战争。齐军在田忌、孙膑率领之下,先后于周显王十五年的桂陵之战和周显王二十七年的马陵之战中大败魏军。西方的秦国也连年对魏展开进攻,魏军连连败绩。魏之霸业从此衰落。
魏国衰落后,齐、秦两强东西对峙。齐国滨诲,有鱼盐之利,故其经济实力雄厚;其山川形势足可为其军事上的凭恃。苏秦策划合纵时对齐王说:‘齐,南有泰山,东有琅琊,西有清河(漳水),北有渤海,所谓四塞之国也。’道出了齐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