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 秦王变法(二)(2 / 8)
学”。
八,由河中节度使府出资建立“大唐钱庄”,推出金币、银币、以及纸币,并公布与大唐统一货币“开元通宝”的兑换比例。
……
虽然李曜自己觉得,这次提出的几点改革草案并未涉及大唐统治基础的核心政策,其中好几条政策甚至怎么看都是好事,尤其是河东、河中需要为之付出很多,然而这些意见一提出来,仍然颇遭怀疑。
其中一、二、四、五条,诸相持怀疑态度的关键是户部和三司拿不出那么多钱来推进制度实施,在李曜表示河中即将建立的“大唐钱庄”可以为其募款之后,仍然担心今后的财政收入无法支持这些账目的偿还,而且今后还将背上很大的财政负担。
至于第三条里,关于在长安城东门外建立“自由贸易区”的构想,诸位相公很是犹豫,一方面他们大多也觉得自由贸易区肯定能推动商业发展,一方面又担心会因此扰乱整个帝国的商业制度。当然李曜知道,他们肯定下意识担心商业发展太快之后,商人的地位将变得很难压制。不过这个问题,也就是重农抑商思想的下意识延续,李曜通过“除官员本人外,其家族成员均可合法经营商业”的承诺,基本获得了他们的支持。
而第六条关于“神惠税”的征收,大部分宰相均持支持态度,也有两三人表示难度很大,毕竟僧侣道冠不纳税早已是历代旧俗,骤然易之,恐引起诸多争议。但对于这一点,李曜的态度非常坚决:“要么交税,要么禁教。”
他甚至半开玩笑地说:“既然是修行,就该苦修,他们占着那许多良田,收上那许多香火,养得肥头大耳,能叫修行吗?不苦,何以修成正果,练就金丹?某行此法,不仅为他们修行铺平康庄大道,而且这税金既然用来惠民安民,更是为他们行善积德,难道不是两全其美,善莫大焉?”
至于第七条,是整个改革设想中唯一得到诸位相公“全票赞成”的意见,不仅赞成,而且并纷纷表示愿将自家藏书贡献出来,让河中军械监印刷成书,为“格物学院”尽一份力。这情况倒是让李曜颇为满意,中国曾有许多珍贵古籍,失传在了漫漫的历史长河之中,如果活字印刷术提前两百年出现,并且有一个自己这样拥有足够实力甚至某些特权的人物来推动古籍留存,一定可以为后人留下更加宝贵和丰厚的遗产。
但到了第八条上头,李曜的提议不仅遭到崔胤的强烈反对,连比较中立的刘崇望、孙偓二人也明确表示反对,甚至连李曜河中一派的王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