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掌控四镇(十)(14 / 17)
后梁贞明元年十一月,他在王建的攻势下降蜀,李茂贞至此才失去天雄一镇。其间,虽然朱全忠曾经在天复三年任命符道昭为天雄节度使,但因汴军撤围,李茂贞迅速收复了失地,符道昭遇岐军所阻而还,没有实任。
总之,李茂贞自大顺元年至后梁贞明元年十一月实际控有秦州天雄军计二十六年之久。
再次,李茂贞还曾长期占据山南道大部。
李茂贞势力进入山南道不是偶然。从地理位置而言,李茂贞的老巢凤翔在山南道之北,南出散关即至山南,地域相接。若能控制山南道,不但可以独据汉中之险;更可以趁势进军剑南,从而以攻代守,扩张势力。就个人因素而论,李茂贞在光启三年正月就因护驾之功封授洋州武定军节度使,并自此发迹。武定军即在山南道,因此李茂贞很可能对山南自有一种特殊的感情。
李茂贞染指的山南道主要是指天宝一十五道之山南西道。山南西道原辖州诸书记载不一。《旧唐书·地理志》云有梁、凤、兴、利、通、洋、合、集、巴、蓬、壁、商、金、开、渠、渝等十六州。《元和郡县图志》卷二二《山南道三》则记有梁州兴元府、洋、利、凤、兴、成、文、扶、集、壁、巴、蓬、通、开、果、渠等十七州。而据《新唐书·方镇表》则有梁、洋、集、壁、文、通、巴、兴、凤、利、开、渠、蓬、果等十五州。但《元和郡县图志》叙事以宪宗元和年间为下限,不及唐末,如其所记的成州在唐大中六年割属天雄军。《旧唐书·地理志》所记政区沿革详于唐前期,后期则不及《新唐书》,如其所记的金、商二州在唐末光启年间升为节度,合、渝二州在乾元二年割属剑南东川节度使,乾宁四年又改属武信军节度使。因此来看,《新唐书·方镇表》应该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山南西道的辖州情况,共计十五州之地。晚唐的山南西道实际分为山南西道、武定军、感义军三镇。
一,山南西道。山南西道,至德元载置防御守捉使,广德元年升为节度使,治梁州兴元府。具体辖州,史书并未明载。唐末在其原辖境内置感义军(领凤、兴、利三州)、武定军(领洋、果、扶、蓬、壁五州)两镇,故山南西道当仅有梁、集、文、通、巴、开、渠等七州之地,又有兴元节度使之称。
李茂贞对山南早有凯觑之心,昭宗与权宦杨复恭在权力争夺上矛盾激化给李茂贞提供了机会。大顺二年,杨复恭获罪叛逃山南西道,依附杨守亮。李茂贞觉得这是一个兼并山南的绝佳时机,于是就纠集依附于他的王行瑜、韩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