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掌控四镇(二)(9 / 14)
、孔纬被贬出朝。李晔只是略惩二人败仗丧师之责,想以此搪塞李克用,并无深罚之意,准备待事态平息后再召用二人。
张濬、孔纬罢相后,崔昭纬、徐彦若补缺继位。崔昭纬,字蕴曜,清河人(大名鼎鼎的清河崔氏出身)。叔父崔慎由是宣宗朝宰相。徐彦若,其先祖是武则天时期极负盛名的大理卿徐有功——与刚正不阿的狄仁杰齐名。其父徐商是宣宗朝宰相,声望颇佳。此二人皆是宣宗朝宰相的子弟,可见李晔治政之心未变,仍以宰相为重。
旧人已去,新人刚来,杨复恭的感觉又好了起来。
大顺二年八月,李晔的舅舅王环要求去地方上出任节度使,虽说是母亲唯一的兄弟,可李晔一人做不了主,就去询问杨复恭可否予以任命。杨复恭一口回绝:“(吕)产、禄倾汉;(武)三思危唐。外戚一定不可封拜,封他个闲职即可,不宜假节外藩,否则有了地盘之后,不听朝廷的指挥。”李晔无奈,只好把王环留在身边,帮助自己处理一些政事。杨复恭对此又有些担心——恐怕王环同自己争权夺势,就主动提出让王环出任黔南节度使。在王环赴任途中,来到利州益昌,座船失事,王家大小全部遇难。利州隶属山南西道,节度使杨守亮是杨复恭从侄,于是李晔认定了是杨复恭下的手,对杨复恭痛恨非常。无论是个人恩怨,还是对权力的争夺,杨复恭都成为了李晔的最大敌人,因此李晔决心将其铲除。
李晔加紧笼络李顺节,为武力解决杨复恭秘密作着准备。日渐宠贵的李顺节也知恩图报,对杨复恭失去了往日的敬畏,并尽其所知,将杨复恭往日不可告人的丑行一五一十的全部上报,李晔将杨复恭的罪行整理汇总、公之于朝,诏告天下,以此为由,断然撤销其左神策军中尉一职,打发他去凤翔监军。
杨复恭针锋相对,留在长安拒不上任,同时,声称自己有病,上奏要求回家养老,借此对李晔进行要挟。这对李晔来说实在是求之不得,朝廷立即同意了他的请求:免去了杨复恭的一切官职,让他以上将军的身份退休。
杨复恭看到要挟不成,反而弄巧成拙。不禁恼羞成怒,派亲信张绾将宣布皇帝诏命的使臣暗杀于归途中。杨复恭闲居家中月余,烦躁无比,想找个亲近之人诉说心中冤屈。他的居邸在昭化坊,不远处就是玉山营,玉山营军使杨守信是杨复恭的养子,不忘旧恩,时常探望。众人纷说杨复恭和杨守信密谋造反。
十一月八日,李晔令天威都将李顺节等人带兵攻打杨府,逮捕杨复恭。张绾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